】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誰扼住了全球海上“咽喉要道”?
http://www.CRNTT.com   2024-01-15 09:50:43


 
  此外,紅海危機也是一場地緣政治角力。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峰認為,胡塞武裝將對紅海海域的控制視為重要的政治戰略武器,希望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以色列經濟發展,這對於胡塞武裝來說,是個相對簡單的遏制以色列的辦法。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劉中民表示,紅海沿岸國家包括埃及、蘇丹、沙特等重要國家,它們之間的地緣政治關係對整個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紅海危機既是巴以衝突外溢的表現,也包含胡塞武裝背後的也門政治過渡的問題,與沙特和伊朗間積累的地緣政治與宗教意識形態矛盾也有關。種種問題交織進一步使得形勢複雜化。

  不同國家對航道的影響力有差異

  一條狹長的水道受阻便能對地區安全局勢、全球航運產生如此大的衝擊,全球還有多少處這樣的“咽喉要道”呢?

  據卡塔爾《新阿拉伯人報》報導,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連接印度洋和南海,是東西方貿易的主要通道之一,對東亞國家的進出口至關重要,特別是中國。由於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馬六甲海峽曾多次成為國際衝突的焦點。再比如霍爾木茲海峽,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據顯示,該海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咽喉要道”,霍爾木茲海峽2022年的石油流通量平均為每天2100萬桶,相當於全球石油消耗量的21%,它的安全問題對於中國、日本、印度等石油進口大國來說尤為關鍵。

  黎巴嫩“事件”電視台報導稱,關鍵海上通道的安全問題可能涉及地緣政治、軍事衝突、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等多方面因素,這些都有可能導致貿易中斷、能源短缺和經濟不穩定。2018年,由於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封鎖伊朗石油出口,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就曾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3年前的蘇伊士運河“塞船”事件也曾為全球供應鏈脆弱性敲響警鐘。在紅海危機前不久,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稱,巴拿馬運河正經歷著一場70年來罕見的嚴重旱情,高溫乾旱導致的低水位大大降低了運河的通行量。有分析稱,兩大重要運河相繼受阻使全球供應鏈在2024年面臨困擾,可能迫使各國和各企業重新繪制幾十年來構建的全球貿易地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