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足球聯賽難為國足提供火力支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4 11:32:09


  中評社北京11月24日電/原定國足參加的2017年1月9日在廣西南寧舉辦的中國杯首屆國際足球錦標賽,如無意外,裡皮將會補充多位U22國青球員——裡皮透露,參賽的將是一支“中國三隊”,但裡皮表示,要借助這次中國杯賽考察年輕球員,這也與他“為中國足球搭建下一個世界杯周期框架”的教練任務相輔相成。

  中國杯本來是為征戰12強賽的國足熱身做準備,產權方萬達體育公司歷經兩年艱苦談判,與中國足協、亞足聯和國際足聯達成一致,比賽規格為國際A級賽事,參賽國家隊可以獲得相應的國際足聯正式積分,據記者了解,本次首屆中國杯賽原計劃邀請歐美頂級國家隊參賽,不料國足在12強賽前5場比賽中2平3負,已經失去繼續熱身衝擊俄羅斯世界杯決賽圈資格的實際意義,因此,其賽制與賽程在這一階段還會有變數。

  但裡皮對這項賽事仍然頗感興趣,根據國足教練組的要求,明年中超公司的賽程安排,還要留出足夠時間供國家隊集訓。讓很多球迷覺得鬱悶的是,國產射手射術不精、運氣不佳,裡皮也說“中國俱樂部都是外援射手當家”,可現在棘手的問題是,中超、中甲聯賽不但不能提供能大殺四方的本土射手,不少中超和中甲俱樂部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在中超和中甲基層俱樂部,球迷很難看見80億元投資環境裡的欣欣向榮,目光所及都是聯賽關鍵階段那些匪夷所思的比分和俱樂部愁眉苦臉的運營姿態。

  按照中國足協的要求,12月5日是中超和中甲俱樂部完成在當地足協註冊的截止日期,地方足協在審核通過後應向俱樂部出具同意註冊公函,而後俱樂部需在12月31日之前向中國足協上報有全體教練和球員簽字的“2016年俱樂部工資獎金確認表”,在12天公示期後,沒有問題的中超中甲俱樂部才算完成註冊手續,才能在2017年1月31日前得到中國足協的參賽許可證明。

  據記者了解,至少中甲還有幾家俱樂部未能向教練和球員完全支付2016年的工資和獎金,原因都是“資金緊張”,解決的辦法都是“正在籌資發放”——由於中國足球的“先天性缺陷”,足球產業至今還是理論上的名詞,各俱樂部的經濟投入遠遠高於收益,職業聯賽仍然是“燒錢”行為。以中甲普通俱樂部為例,今年中甲中游球隊全年投入約為8000萬元左右,換句話說在中甲投入至少5000萬元才能保級。如今中甲俱樂部投資者大部分為私企性質,年年數千萬元的投入除了些許廣告效應再無其餘,投資人自然心有不甘,但中國足球正在展開宏偉畫卷,容不得中甲俱樂部再有喘息之機。

  從2015賽季開始,昌榮傳播花費1億元買下中甲聯賽5年的版權,這個數字與80億元的中超5年版權相比只是零頭級別,不過,根據此前商定的擴軍計劃,中甲聯賽2018年要擴軍至18支球隊,2020年要保持20支球隊規模(中超聯賽則在2022年擴至18支球隊),因此,業內人士大多看好2020年中甲版權能上升到10億元的規模。

  而在“自救”階段,無法跟風“燒錢”的俱樂部,只能自謀出路——上賽季保級成功的中甲大連超越俱樂部剛剛推出“會員制”制度,希望能借助“會員制”開辟一條中小型俱樂部“自給自足”的新路,只是“會員制”對中國足球俱樂部來說是否“超前”還不得而知,而正在解決欠薪問題的俱樂部能否順利推行“會員福利”,也是關係到俱樂部發展前景的重大議題。

  “現在足球產業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好問題,都是在足球改革過程中肯定要遇到的問題,所以,作為體育產業改革的排頭兵,足球改革備受關注。”著名體育產業專家王奇說,“我們現在說職業聯賽的問題,是每年投15億元的俱樂部和每年投3億元的俱樂部如何在同一級別聯賽中共存的問題,以我們目前對足球產業的認知水平,還很難找到一個明確的模式進行安置,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只是把中國足球當工具,目的只是‘撈金’,那中國球迷還要失望下去,只有足球各方參與者把追求長遠利益當自身訴求,中國足球才可能迎來真正的繁榮,所謂真正的繁榮,就是多種盈利模式共存,讓足球產業能夠找到長期營利的出口。” (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