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香港籠屋:繁華光鮮背後的另一面(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5 17:13:03  


  1992年,張之亮導演的影片《籠民》讓世人見識了“東方之珠”的另一面—一群老弱貧苦的社會底層人士生活在罐頭似的“貧民窟”里,一張張床位被鐵絲網團團圍住,猶如一個個籠子;“籠子”里邊除了床具外,還有各種生活用品。這些住在“籠子”里的人被形象地稱為“籠民”。

  香港,這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瑞士還要高的土地,為什麼竟能容忍“籠屋”長期存在呢?這對一些人是個難解之謎,而對另一些人,則是一樁恥辱……

  就像這裡所有人滿為患的住宅樓一樣,籠屋的入口肮臟逼仄,被夾在一輛賣燒烤的流動小吃車和一個賣DVD的地攤中間,門前一堵灰泥斑駁的圍墻提供了不少掩蔽,陳舊的大門是用廢舊鋼材鑄造的,上面的油漆漆了又落,落了又漆。墻面掛滿密密麻麻的鐵皮信箱,其中不少已經舊得七零八落,各種電表也被經年累月的灰塵遮蓋得看不出本來面目。

  爬上七層早已被無數雙腳磨蝕得凹凸不平的台階,走過一道長長的走廊,一間宿舍間裡擠了六張高低床,床鋪靠外的一面焊上了鐵絲網,帶一道“窗戶門”,每個床位就算是一間單人住房了。鐵絲網可以防盜的,可以懸掛塑料袋一類的東西,還可以方便居住者擺放生活必需品,這對這些生活面積不足兩平方米的人們來說非常實用……

  籠屋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最初是提供給移民到香港的勞工做臨時住宿用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西華已經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材料。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已經多次表示“籠屋是對人類尊嚴的一種侮辱”,並且認為“香港政府在握有充足的財政資源的情況下,對籠屋的不作為是不可容忍的”。

  住在籠屋裡的,大多都是所謂的“新移民”,也就是那些從大陸到香港來“淘金”的人。官方數據顯示,像這樣的居住困難戶已經超過了10萬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