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鄭振清:國家凝聚力視角的大閱兵及兩岸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03 12:31:32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鄭振清副教授(中評社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記者 王秀中)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前來參加九三大閱兵的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和各國領袖。這是習總書記上任以來第三次習連會,傳遞出重要的信息。同時,港台各界代表和海外嘉賓雲集北京,參加大閱兵,本身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對此,中評社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清華台灣研究院鄭振清副教授。鄭振清兼任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等,從更廣闊的國家凝聚力視角系統分析了習連會和大閱兵的歷史意義。

  鄭振清提出,在新一輪大改革和大開放的年代,我們更應重視中國的國家凝聚力建設問題。國家凝聚力是現代國族建設(nation building)和國家建設(state building)的基礎與靈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百年間人類社會在民族獨立浪潮衝擊下,建設有歸屬感的政治共同體的必然要求。對於像中國這樣,由古代超級帝國艱難轉型而成的現代巨型民族國家來說,國家凝聚力有著重要和特殊的內涵。

  鄭振清指出,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學術研究表明,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覺醒和現代國家意識生長的一個分水嶺,也是中國國家凝聚力建設的第一次啟動。今天我們舉辦大閱兵,也是推動國家凝聚力建設的標誌。

  首先,國家凝聚力意味著中華文明在中華大地和華人世界的延續和發展,即在國內外形成對中華文明的深刻體認和自豪感。這種體認和自豪感是超越單一民族國家邊界的,在全球比較的尺度上猶為清晰。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的崛起,中華文明的發展得到很大推進。
 
  其次,國家凝聚力包括兩岸民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不管身在中國大陸,還是台灣和港澳地區,中華民族作為共同的身份符號,具有文明同質性和文化相親性,歷史上曾經是一家,在全球化的今天重新形成命運共同體。目前,台灣、香港、西藏、新疆還有一些逆流,自我否認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因此國家凝聚力建設,特別是中華民族認同的塑造還需要推進,這個命運共同體才會更加鞏固。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