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繼亭:美國“香港戰略”三步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7 10:31:28  


  中評社香港9月27日電/來港兩個月,夏千福頻密地與反對派政客會面,在普選政改谘詢前夕,其背後用意已昭然若揭。但令人略為意外的是,他在“就職演說”中直接談論香港的政制發展問題。顯而易見,美國對香港事務的干預,已經上升到新的層次,不僅僅是過去的“枱面之下”,而是一種全方位的實質性的“政治存在”,一如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如果說,夏千福早前的演說是一種“外交表態”、意味著美國“香港戰略”出台的話,那麼,未來三年香港將不可避免陷入因外來政治勢力卷起的政治紛爭中。

  吹集結號 召反對派

  必須要承認的是,夏千福具有遠較楊蘇棣“高明”之處。楊蘇棣或許過於沉溺於自己在東歐發動的“顏色革命”所取得的成就,他將自己樹立成為一個“政變理論家”,通過資助本地的反對派勢力,“以夷治夷”,間接而無需花太多代價就獲得最大的政治利益。但由於香港的特殊性,以往的成功經驗無法在香港複制,反而因為楊蘇棣生硬的政治行為,而屢次被抓住把柄遭到外交警告。

  而夏千福之所以“高明”,在於他更懂得政治技巧,更善於利用政治空間,用奧巴馬及希拉里的話來說是“巧外交”。具體表現在於,高調而不明顯違反外交規則、達到目的而不必死守原來的準則、注重宣傳而又不破壞外交關係。過去兩個月的事實:夏千福不斷落區、不斷在網上發相發文、不斷與本地政治人物會面,又在關鍵時候高調表態。事實證明,夏千福這一套與過去曆任美國駐港總領事風格截然不同,在斯諾登事件之後,成功獲得一部分港人的好感。

  但不論是楊蘇棣還是夏千福,不論其政治風格如何,但其本質是一樣的,即服務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夏千福採取如此外交手段,其最終目的,並非要討好港人,更不是要為了香港利益而去做,而是為了讓美國在香港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他的每一步、每一次表態、每一行為,背後都隱含著戰略思維的考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