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陳淞山語中評:不應急於反對“憲政共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6 01:17:05


 
  陳淞山指出,“憲政共識”的適用範圍要比“憲法共識”還要廣,內涵也更為深厚。因為,“憲法共識”目前只針對《中華民國憲法》,只是一部成文的法律。而“憲政共識”除了包括“憲法”之外,還包括了這部“憲法”在台灣施行數十年來所積累的台灣經驗,尤其是此法還歷經7此修改,不斷地與台灣內部的政治體制與實際情況相適應,所最終形成的今天台灣的“憲政體制"。另外,它也包括了台灣“憲政體制"所帶來的民主、人權與文明價值。可是,如果只憑借“憲法共識”,很難講哪些條文是代表了這些價值的。

  “‘憲政共識’中包含了普世價值,而對於這些價值而言,兩岸的認知和理解還存在著一些差距與不同,如果能拉近距離,那麼融合的可能性會更高。如果要促進兩岸的政治、社會的融合,就必須要促進兩岸的價值觀融合,如果價值觀不和,單憑人為的、政治的、黨派的力量所製造的基於政治考量的‘圖騰’,是無法讓台灣人民所接受的。

  “就像‘九二共識’一樣,它有政治上的意義和價值,即所謂‘各自表述’的模糊空間,這屬於政治上的技巧。可是一般百姓卻不懂得這些技巧,不知道其中蘊含的精神與價值。雖然‘九二共識’中含有兩岸和平的意義,但一般百姓是摸不著頭緒的。

  “‘一個中國原則’、‘一中框架’、‘一中各表’,這些一般百姓都不容易理解,也就不容易接受。這些政治符號與圖騰是政治人物玩的把戲。我們當然希望,以後能用百姓聽得懂的東西來作為兩岸政治對話的基礎,而不是只有政治人物才了解的東西”,陳淞山說。

  打破民、共交流“僵局” “人”的交流最重要

  針對當前破民、共交流的“僵局”,陳淞山在研討會上亦發表了《解開民、共交流僵局奠定兩岸和平發展基石》一文,指出,為了拉近兩岸的距離,讓兩岸能夠逐漸加以融合,首先必須誠實面對國、民、共的政治失衡關係,強化民、共的往來互動與交流,以民、共智庫的交流與互訪打開雙方的政治僵局;其次,民進黨必須正視民、共政治僵局的困境,嘗試在具體的兩岸政策主張與黨的綱領性文件上做出善意的調整,例如在服貿協議立院審查以及用憲政共識做為兩岸政治對話的基礎,讓大陸當局感受到民進黨的正式誠意;最後,民、共關係要能正常化,大陸當局應在不設定前提與條件的情況下,正式邀請民進黨黨主席到中國大陸訪問與交流,既能因此培養雙方的感情認同以增強互信基礎,也能讓大陸領導人更加認識台灣、瞭解台灣,讓民進黨的領導人因此更加瞭解中國大陸。
   
  陳淞山指出,兩岸關係發展要拋棄冷戰敵對思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人”的往來、溝通、交流與情感,兩岸人民目前已經能夠自由往來互動,欠缺的是民進黨與共產黨正常化的往來與交流而已。我們相信,倘若民、共之間能夠強化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互動與情感交流,則彼此許多的誤解與敵意便能有效化解,則兩岸政治關係的正常化與開啟,勢必水到渠成,屆時,兩岸融合的契機便能真正到來,這才是兩岸和平發展不會逆轉最大的保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