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首屆學子論壇:青年論兩岸涉外事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05 00:57:13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盧信吉(中評社 孫儀威攝)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劉鎮燈以烏克蘭危機為例,探討了歐盟安全戰略的實踐與挑戰。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盧信吉也探討了中朝關係的演變。

  學生發言結束後,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中興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重大理論創新平台蔡東傑接受與重大理論創新平台創新團隊成員、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沈惠平副教授分別進行了點評。 

  蔡東傑說,社會科學的研究更多的是腦力激蕩的過程,這需要長期的學習與訓練。研究的目的是設立問題與回答問題,會上有些文章的問題性讓他感到不是很清楚。

  蔡東傑表示,在回答問題時,一種是描述性的回答,即文獻綜述,另一種是分析性的回答,即套用理論。其中文獻研究非常重要,要看清楚別人已經寫過了什麼,再看看自己能產生什麼新的東西。在歸納的過程中,要經常捫心自問,自己寫的東西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在理論分析方面,蔡東傑說,很多理論的出發點都是很狹隘的,例如國際關係的理論在離開歐洲之後,並不是在什麼地方都是需要修正的,而這一步也是不易的。

  沈惠平總結說,鄧婧的文章論述有所不清,重點不夠突出,沒有結合最新的動態。張萌的分析框架在套進實際情況時不夠清晰。他比較贊同盧信吉就中朝關係的演變的結論,但他亦指出盧的文章沒有提出應對之道。劉鎮燈文章理論邏輯推演嚴密,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而李大陽的文章結構則需要改進,詳略要得當,還有一些具體的提法不太恰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