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一些中國青年“不閱讀”現象引人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3 09:42:54  


網絡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坐在從德國法蘭克福飛往上海的飛機上……穿過很多排座位,吃驚地發現,我同時穿過了很多排iPad——沒見有人讀書。”不久前,印度工程師孟莎美《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一文中的描述,道出了當下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閱讀較少的現狀。

  新華社刊文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多數人認為,身邊的青年中,“手機控”、“iPad控”越來越多,“書蟲”卻越來越少。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佈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中國18—70周歲國民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39本,儘管比2011年的4.35本稍有上升,但仍低於大多數歐美國家,甚至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

  與此同時,即使在高校集中的北京中關村附近,曾風光一時的“第三極”等書店相繼停業。“十年前,我們書店每天開到晚上11點,好多人還不願走。現在到晚上9點之後,基本上就沒人了。”北京大學博雅堂書店主人楊彩霞說。

  針對上述現象不少網友認為,除生活節奏加快和電子媒體衝擊外,圖書本身良莠不齊,也敗壞了不少青年讀書的“胃口”。記者在青海西寧走訪多家書店,陳列在顯眼處的常常是《偉大的勵志書》《哈佛勵志書》《玩轉職場》等所謂“成功學”書籍。

  點擊進入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大學校內網絡論壇兼職版,常常可以看到“編撰勵志書,每千字100元”等徵集“寫手”的帖子。曾有圖書策劃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少所謂的勵志書籍,都是通過登廣告的方式招募大學生“編撰”而成。

  針對中國青年逐漸遠離閱讀的現狀,供職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文理學院的中國籍學者楊麗君認為,可以考慮通過成立基金會等方式,對圖書特別是經典圖書的出版、銷售等予以扶持。

  楊麗君表示,“青年一代的閱讀狀況,關乎國民素養的維繫和提高,不能簡單地算經濟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