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書展的文化和能量:誠實、張揚百花齊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7 10:26:51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香港書展又開幕,第24屆了,雖名香港,卻又已經超越了香港地域而成為兩岸三地的華文閱讀事件。

  總是這樣的,站在香港的角度看,總能看見如此或如彼的不足與遺憾,尤其今屆書展的幕後班子換了人手,操作起來,有著如此或如彼的不熟悉和小失誤,難免,但香港精神是學習得快,相信到了明年,假如不再換人,應可有著顯著的長進。

  而從內地和台灣的角度看,香港書展早已成為崇拜與羨慕之物,是其文藝青年和出版業界必來參加的活動,每年一度,從不缺席。

  不相信的話,上網看看。看看台灣和內地的微博與臉書,只要談及香港書展,經常有人將之跟兩岸對比,然後發出“能不能學學香港書展”之類感慨與呼籲,希望兩岸書展有以看齊。

  (一)看齊什麼?

  一是多元,百花齊放; 二是熱鬧,氣氛張揚; 三是效率,人流旺順。這都是兩岸書展所欠缺的香港特色。

  內地書展以不同城市為運作單位,全由官方或“擬官方”經營操控,欠缺自由空間,這位作家不准請,那個議題不准談,加上出版社與官方權力糾纏嚴重,主題和內容便都傾斜於某些少數出版集團。而且,內地書展幾乎全部是“業界書展”,偶有對外公開的部分,亦搞得甚為馬虎,搞幾場大堆頭論壇,每人講幾句,便算了,現場攤位擺設更是或簡陋,燈火昏暗,通路不通,進去即感倒胃口,難以引發民眾的強烈興趣。

  至於台灣的書展,官方主導,民間操作,以招標形式委托不同的基金會主責策劃,每三或五年一換,基金會背後首腦是出版社老板,成員亦是資深文化人,本來非常內行,但一來文化人之間各有山頭,派系分明,不自覺地有了這群作家便沒有那群作家,開放度不足;二來則常擺不脫文化人的偏頗口味,從自身的閱讀取向出發統策書展,結果,活動內容往往狹窄而離群,變成”自己的書展”而不是大眾的書展,場面由是一年比一年冷清。

  香港書展則像茶餐廳,多元包容,高低並蓄,由專業的展覽策劃者包辦 logistics,這是港人強項,用最少的成本發揮最大的效益,再交由不同的文化和傳媒組織,例如《亞洲週刊》,策劃包羅萬有的演講活動。加上有自由精神打底,那麼,像茶餐廳有鵝肝也有牛腩河,香港書展亦有王安憶也有某某某,七天盛事,只要進場,總能如你所願有你所喜。

  書展七月,香港的夏天總夠熱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