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倪永傑:兩岸需進行理論、制度與政策創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05 01:25:49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台海研究》主編倪永傑
  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记者 黃博寧 林艷 王永雪 周雨曦)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台海研究》主編倪永傑日前指出,要推動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兩岸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

  倪永傑說,兩岸關係歷經風雨,如今台灣海峽已經成為國際稱羨的和平通道。然而,歷史發展的規律顯示,兩岸關係絕不會一帆風順,一定會跌宕起伏、曲折徘徊的。兩岸關係越是和平發展、越是接近民族復興的那一刻,就越會激發各種勢力的焦慮、阻撓及反撲,越可能遭遇逆流、橫生波折。“樹欲靜而風不止”,島內外一切“反馬”、“反中”、“反統”勢力集結在反服貿風波中興風作浪,試圖阻擋兩岸關係前進的步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種種障礙,使兩岸關係的鞏固深化遭遇重重阻力。

  倪永傑指出,概括來說,種阻力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非理性反對。民進黨、台聯黨等政治勢力“逢中必反”、“逢中必鬧”,使兩岸關係時刻遭遇台灣在野黨非理性撕扯。

  二是兩岸固有分歧。兩岸固有政治分歧並未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有效化解,相反有的分歧更加固化、強化,還產生新的分歧。包括“中華民國”的政治定位、大陸軍事部署、台灣國際參與問題。

  三是台灣“主體意識”。不同於“台獨”,台灣“主體意識”強調“台灣優先”,部分民眾對於大陸存有誤解、偏見,對於大陸崛起、兩岸關係發展懷有疑慮,“恐中”、“怨中”、“反中”情緒有所漫延擴散。“和平紅利”出現分配不當、分配不均的現象,部分民眾因為“看得到卻吃不到”而產生“相對剝奪感”。

  四是所謂“公民運動”。近年來台灣“公民運動”興盛,逐漸走上了反政府、質疑兩岸開放的不歸路,扭曲了“公民運動”守法、公共議題、非政治的本質,使之暴力化、“台獨化”、極端化,催化了島內強烈的“反中”氣氛,挑戰、威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