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傳標:閩台宗族文化是不可或缺介質與紐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7 00:28:45


  中評社福州8月27日電(記者 黃博寧)福建社會科學院劉傳標在第三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上表示,閩台“草根性”宗族文化,是兩岸交流“不可或缺”的介質與紐帶,也是福建獨特的資源。

  而鑒於目前閩台宗親之間的交流處於“族譜展示、譜系對接和聯誼性參訪等”淺表層面,當下應加強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要鼓勵與支持各姓氏做好各自宗親遷徙台灣的摸底工作,摸清各姓氏宗親遷徙台灣分布情況,疏理閩台各姓氏根脈關係,發掘與總結宗族文化內涵,實現閩台宗親之間的“源流研究”與“宗族優良文化”發掘與弘揚的新突破。

  二要全方位開展閩台各姓氏源流及遷徙史疏理與研究,進一步開展閩台各姓氏源流、家乘和宗祠文化的研究,將閩台的個別姓氏族譜對接,拓展為福建與台灣各姓氏宗族歷史與文化的對接,重新譜寫“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發揮血緣“同根同祖”的張力以降低歧異、消除隔閡。

  三要加強閩台宗族文化資源的整理與出版,充實閩台宗族文化根基,壯大宗族文化在社會管理與倫理規範等方面的影響力。文化的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根。沒有文化上的認同,就很難有民族的認同,國家的認同。宗族認同是文化認同的基礎。閩台都是“移民社會”,福建的多數居民是唐末以來中原等地的遷徙入閩,而台灣的多數居民則是明末清以降從福建的再遷徙入島的。閩台地區的家族文化成為中華文化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借助家族與家庭教育而獲得傳承,家族與家庭成為中華文化傳承與發揚光大的重要載體。家族文化對閩台社會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成為閩台宗親認同的重要紐帶與標識,具有極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成為“閩台一家親”不滅的基因。強化宗族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研究、保護和利用,回應“鄉愁”,重新建構閩台民眾的共同價值觀和命運共同體。

  四要動員社會力量支持閩台“敦宗睦族”交流活動,發揮宗族力量的自我操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當前各姓氏宗親交流活動中,普遍存在“活動經費缺乏”,出現“心有餘而財力不足”。為此有必要通過設立“閩台宗親交流基金”,以支持閩台各姓氏的源流研究與文獻整理活動;資助民間對台合作交流活動,擴大民間對台交流合作的廣泛社會基礎和平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