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郭小利:台灣音樂教材有“去中國化”傾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04 00:53:57


福建師範大學兩岸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郭小利(中評社)
  中評社香港10月4日電(記者 黃博寧整理報導)福建師範大學兩岸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郭小利昨日在台北世新大學舉辦的第四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上指出,大陸教材堅持“民族化”的母語音樂文化教育和多元一體的“大中國”概念,台灣教材“西方化”、“本土化”傾向明顯,突出“台灣區域”,有著較為明顯的“去大陸化”、“去中國化傾向”傾向。

  郭小利比較兩岸多版本的音樂教材指出,大陸教材堅持多元一體的“大中國”概念,教材內容包括各民族、各地域的中國民族音樂、傳統音樂以及中國當代創作音樂,并且每個版本教材都包括了台灣民族音樂與創作音樂,甚至於涉及台灣流行音樂,如《明天會更好》、《外婆的澎湖灣》、《蝸牛》的、《隱形的翅膀》等均入選教材中。

  相比較而言,由於李登輝、陳水扁等台灣執政當局“台獨”思想影響,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台灣一直堅持“本土化”教育,有意識地忽視、遺漏了大陸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傳統音樂、當代創作音樂。其主要兩個版本的音樂教材中,一版本對大陸的民族音樂極少,另外一個選了13首大陸民歌,但幾乎均未選擇大陸當代創作音樂。

  她也表示,在價值取向上,大陸以“審美”為核心,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素養,而台灣的《課綱》上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實踐”哲學理論,但各個版本的教材編寫則注重“實踐”,小學與初中演唱與演奏教學所占比重很大。

  對於20世紀的新音樂,大陸方面基本不涉及,持審慎態度。而台灣方面,有著詳細的梳理、介紹,并引導學生欣賞,基本上持肯定態度。

  流行音樂方面,大陸教材從初中開始選取一些歌詞內容積極向上的流行歌曲,如《故鄉的雲》、《光輝歲月》、《隱形的翅膀》等。台灣則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出現流行歌曲,占所選中國歌曲的比例較大,尤其從選取描寫酒店女生活的《雨夜花》、純粹愛情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可見其學校教育的開放性。

  該論壇主辦單位,大陸方面包括,大陸福建師範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福建社會科學院、福建省閩南文化發展基金會、福建師範大學兩岸文化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台灣方面包括台灣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共同課程委員會、終身教育學院。 

  協辦單位包括,財團法人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威京總部集團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台灣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日本語文學系、社會心理學系、英語學系、通識教育中心、社會發展研究所、性別研究所,以及大陸中國藝術研究院兩岸文化研究基地、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