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作家訪張谷英村:難得一見的天下第一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2 00:34:29


兩岸作家日前走訪湖南岳陽的張谷英村,在當大門前合影留念。(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記者 林艷 陳承)古村落是農耕文明留下的一筆寶貴文化遺產,伴隨熱潮湧動的城鎮化運動,曾經美麗的村落歸於寂靜、漸漸隱去。如今像張谷英村這樣保存地如此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築群落已經並不多見,日前“兩岸作家湖湘文化行”採風創作團走訪了位於湖南岳陽的張谷英村,順著古道一路尋找歷史留下的文化之根。

  據史料記載,張谷英村的由來源於一位風水先生。相傳明代洪武年間,江西人張谷英沿幕阜山脈西行至渭洞,見這裡層山環繞,形成一塊盆地,自然環境優美,頓生在此定居的念頭。張谷英經過細致勘測後,選擇了這塊宅地,便大興土木,繁衍生息,張谷英村由此而得名。

  記者跟隨兩岸作家來到了張谷英村,第一印象是如此之大的古建築群竟渾然成為一體。據導遊介紹,這個村落的總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732間,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築群落。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在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由於它的建築規模之大、建築風格之奇、建築藝術之美,被考古專家們稱為“天下第一村”。

  走到張谷英村的樞紐當大門,兩側的石鼓引起了採風團的注意。長沙市作協副主席、作家奉榮梅說,這就是門當,門上的橫樑叫“戶”,傳說中的“門當戶對”就是這麼來的。踏入當大門,彷佛進入到了一個世外桃源,打破了原有對古村落應是一片空村寂寥的印象。張谷英村的居民正忙著招呼從各地遠道而來的客人,在自家的庭院裡擺起了三三兩兩的桌椅,讓遊客們好好地品嚐一番張谷英村地道的農家菜。往裡走,又見一個庭院,村民們擺起了小攤,和客人們分享他們的勞動成果—-各種農產品。像這樣的小攤沿著巷道、天井、庭院,隨處可見,多是村民們採摘來的笋乾、野生綠豆、梔子花等,價位也不貴,一包綠豆人民幣差不多10元。

  張谷英村傍溪建有一條長廊,連接著各個巷道,通過一條條青石板路,就可以通達各家門戶。一不留神,就迷失在這座迷宮式的古建築群裡。然而對於村裡的小孩子們,就像自家的庭院般,自如地追逐、嬉戲在各個巷道中,純真無邪的笑聲回蕩在這個古老的村落裡。

  據導遊介紹,張谷英村現住有658戶,2169人,全部是張谷英村的第26、27代子孫。記者走訪發現,這裡的村民很是不同。從他們臉上質樸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於身為張谷英村的一員而感到驕傲,世世代代守候著這個村落。翻看歷史資料便會發現,張谷英村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村落。這裡的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教,重禮儀、教育。他們以讀書為榮,以不識字為恥,喜好讀書的風氣代代相傳。據史料記載,科舉時代曾有進士1人、舉人7人、貢生6人、貢員1人、佾生1人、庠生45人、太學生33人,當代大學生240多人、還有博士生和留學生。張谷英村人不但愛讀書,也精武術。不少人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