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錢穎一: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如何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09 15:32:16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林艷 黃博寧)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9日下午3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共有16名委員發言。其中,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以《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如何看如何辦?》為題目發言,並提出三點建議。

  2014年中國GDP增長速度下滑到7.4%,為1990年以來最低。如何看?三個原因讓我們感到有心理壓力:對比30多年平均增速超過9%的增長,7.4%低於年初制定的7.5%目標;2014年第四季度印度增長率7.5%,超過我國的7.3%。但是我們需要理性地分析我國經濟增速下降的原因。我認為,如果考慮中長期因素,大致有三類原因:

  第一,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下降。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的人均收入達到70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經濟增長的規律是潛在增長率與人均收入成反比。在擺脫貧困陷阱之後,低收入經濟對應高的潛在增長率,中等收入經濟對應中的潛在增長率,而高收入經濟對應低的潛在增長率。隨著資本存量的增加和剩餘勞動力的減少,潛在增速必然下降。但是,定量下降數字則需要科學、細致的研究。
  
  第二,經濟中結構扭曲的糾正。在同一發展水平上,在潛在增長率相同的條件下,由於經濟發展路徑不同,能夠實現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會不同。過去這些年中,特別是2008年以後,我國經濟中的結構扭曲日趨嚴重:投資結構扭曲、產業結構扭曲、融資結構扭曲等,造成大面積產能過剩,投資回報大幅度下降,環境破壞加劇,其嚴重程度在其他經濟類似高速增長時期不多見。糾正這些扭曲,必須停止、減緩、調整以往增長模式,也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可以看作是延期支付的成本。

  第三,激勵機制的變化。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除了有效率的資源配置,還要靠激勵。30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是個人、企業和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強勁的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市場的扭曲以及伴隨的腐敗,效率成本和社會成本都很高。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政府激勵正在發生變化。過去那種政府深度參與經濟決策的模式正在淡出,但規範市場經濟的服務型政府模式尚未建立,我們正處在轉型期間的中間狀態:就是政府權力並未顯著減少但做事積極性減少了,這也是導致增速下降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