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現場:神秘的圖瓦人因旅遊成百萬富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6 09:58:43


圖瓦人奉上當地特產接待采訪團(中評社 林艶攝)
  中評社烏魯木齊8月6日電(記者 林艷 彭媁琳)在新疆阿爾山深處的喀納斯這個古樸的小村落裡,住著一支古老的民族,他們是中國圖瓦人,以遊牧、狩獵為生。近四百年來,他們就定居在喀納斯湖畔,隨著喀納斯湖的旅遊開發,人們開始慢慢地接觸到了這個民族。日前,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來到了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喀納斯湖區,並走訪當地圖瓦人家。

  據史料記載,圖瓦人即是晚清《新疆圖志》所記載的“烏梁海”人,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居深山密林,沿襲傳統的生活方式。有學者認為,他們是成吉思汗西征時遺留的士兵的後裔;也有人認為,圖瓦人的祖先是五百年前從西伯利亞遷徙而來,與現今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的圖瓦人屬同一民族。他們勇敢強悍、善騎術、滑雪,能歌善舞。

  原木壘起的小木屋,小橋流水,這裡的一切對兩岸記者來說似乎都帶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正所謂入鄉隨俗,到一個地方,不免讓人對當地的飲食風俗習慣充滿好奇。在當地人的介紹下,兩岸記者來到了一個圖瓦人當地人家里。廳內牆上的裝飾體現了圖瓦人生活的特性,走進大廳抬頭可以看到正上方掛著一幅成吉思汗的圖像,旁邊是掛著各種動物的皮毛。見到遠道而來的客人,姐姐非常熱情地把大家迎接進大廳,然後給大家端上了奶茶、奶酒、奶疙瘩還有酥油等等當地特色小食。能歌善舞的哥哥和弟弟,拿出了樂器為兩岸記者現場彈唱起了當地民謠,妹妹則是帶著大家感受圖瓦人當地舞蹈。

  嗓子略帶嘶啞的哥哥迭力克在演唱完歌曲後,告訴兩岸記者這已經是他這一天第四十幾場接待了。參訪結束後,姐姐孜力亞也是民宿的老闆告訴記者們,隨著喀納斯湖開放旅遊,來這裡參觀的人越來越多,平均每天要接待六七百位客人,最多的時候一千人。因為喀納斯屬於季節性旅遊,她說,一年只能做一百天的生意,其他時間都是淡季。“去年一百天的收入差不多是40-50萬人民幣左右,今年比較好,大概翻一番,比做木業可觀多了”。在做民宿之前的主要來源是牧業。除了民宿以外,家族裡的其他人還開了超市等。

  孜力亞17歲高中畢業後就開始做旅遊,是這個村子裡最早做生意的,至今已經做了幾十年,自己和家人開民宿六年。她說,剛開始只是開了個小客棧,生意並不是很好,後來慢慢地學習其他酒店怎麼做,推廣當地的文化,讓更多人了解這個地方,於是就越做越好了。她說,越來越多的遊客朋友對於我們這個民族的生活習慣、語言、風俗等等越來越感興趣。

  孜力亞說,“其實我們也沒有想到來這的遊客會那麼旺”。她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夠把這個平台越做越大,所有的遊客高高興興地來,滿滿意意地回。甚至能夠擁有一個兩三百人的場所,來了解我們的文化,欣賞我們的音樂,而不是小小的一個客棧房間。至於生意這麼好,是否會放棄放牧,孜力亞說,這是祖祖輩輩的事業,我們不可能會離開牧業的。因為一家子有好多人,我們會幾個做牧業,幾個做民宿,互不耽誤。

  “一帶一路新疆行--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工作部聯合舉辦,包括海峽兩岸27家媒體、40名記者參加。此次聯合採訪團由馬曉光擔任團長、中國記協台港澳工作部綜合處處長沈毅兵擔任秘書長,參加媒體包括台灣中評通訊社、中央通訊社、中國時報、聯合報、東森電視、中天電視等14家台灣媒體共21人。另外有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代表香港媒體,以及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新社等12家大陸媒體18人與會。
  
  在8天7夜的行程中,採訪團將參觀新疆高鐵新區建設、野馬國際生態園、喀納斯、布爾津、克拉瑪依市、伊寧、霍爾果斯口岸等地,充分了解新疆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的潛力與基礎。

  (後方支援記者:實習記者束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