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兩岸雙向交流三十年 張銘清談破冰
http://www.CRNTT.com   2021-11-02 00:12:30


 
  中評社記者:您認為,當前兩岸新聞交流還存在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張銘清:我認為,目前兩岸新聞交流仍然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有三個方面。一是兩岸新聞交流不平衡、不對稱的狀態。以駐點採訪為例。30年來,來大陸採訪的台灣記者呈逐年增多,由每年的一千多人次,到2010年底,來大陸採訪的駐點媒體有13家,台灣記者達2萬人次。而大陸記者赴台採訪只有4千人次,比例為5比1。雖然台灣當局先後開放了大陸5家中央媒體和5家地方媒體派記者到台灣駐點採訪,但以大陸數千家媒體只允許10家在台駐點採訪,顯然不能滿足大陸媒體的要求。就兩岸駐點的媒體數量和記者人數而言,兩岸交流的不平等是顯而易見的。

  二是政策壁壘導致交流水平和層次難以提高。機遇和挑戰是並存的。這些年,兩岸經貿、文化等各領域的密切交流,為兩岸新聞交流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但是台灣方面的兩岸大眾傳播交流法規存在“泛政治化”的問題,導致兩岸新聞交流因政治原因產生的制度障礙沒有消除。

  三是由於兩岸媒介生態存在差異,媒體報道對對岸形象的塑造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媒體作為信息源的主渠道,在塑造形象上舉足輕重。根據李普曼擬態環境的理論,兩岸媒體對對岸的報道,為本地受眾構建關於對岸的擬態環境。由於兩岸記者在新聞價值的判斷、新聞事件的選擇、報道角度的確定,編輯語言的應用受到自身政治傾向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在內容的取舍,角度的選擇,新聞語言的措辭等,帶有預設的立場,隱含政治傾向的偏見。

  偏見比無知距離真相更遠。偏見造成的擬態環境,必然遠離真相。以報道議事機構為例,大陸媒體對台灣“立法院”的報道,給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打架。

  其實打架的情景,不過是種表演秀,在大陸民眾看來很新鮮,但在台灣卻是習以為常。而台灣媒體報道大陸的“兩會”代表是“吃饅頭、舉拳頭”、履行“一致通過”的“表決機器”、“橡皮圖章”。“擬態環境”展示的是代表打瞌睡、打哈欠,主席台上交頭接耳,至於大會議程倒付之闕如。

  這種以偏概全報道塑造的擬態環境,對全面了解兩岸民意機構的運作,顯然是有害無益的。可以通過深化新聞交流,在新聞的一些基本原則上取得共識,糾正在塑造擬態環境中出現的偏差,人際交流中的懷疑、猜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