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金廈漳泉同城化
http://www.CRNTT.com   2023-11-09 00:24:02


金廈漳泉形成共同生活圈是大勢所趨,是遲早的事。
  中評社╱題:“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金廈漳泉同城化” 作者:王水彰(金門),金門愛水協會名譽會長、曾任金門縣議會議長等

  【摘要】兩岸應該維持制度化的協商,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並極大化地避免不理性的衝突,中斷交流與放任“惡意螺旋”無限擴張,絕對不利於兩岸間的和平發展。兩岸同胞希望和平共榮的聲音是迎向和平最大的力量,應促成金、廈、漳、泉同城化,未來也可藉由“金廈漳泉共同生活圈”兩岸人民常來常往的熱絡情境,讓更多人感受兩岸和平共融的可貴。

  前言

  金門在1992年11月7日終止戰地政務、解除戒嚴後,兩岸關係前沿,金門長期與廈門進行“小三通”,金廈漳泉已然形成共同生活圈,台灣主流民意呼籲兩岸用同理心來協助金廈漳泉區域發展,邁向兩岸和平大道。

  和平是人類的最高價值,戰爭是人類最應避免的選擇。戰爭的陰影與恐懼會吞噬人性的良善,和平的光明與喜悅才能彰顯人性的光輝,是必要的追求。“非戰和平”的主張,既是為了避免成為交戰勢力的戰場,也是希望為兩岸和平做出表率與貢獻。福建省金門縣在1949年-1979年兩岸衝突的年代受過砲火傷害,台灣也正成為美陸對抗的標的。選擇依靠武力解決問題,以自己所屬土地成為戰場,不會是智者所為。一旦陷入衝突,無論結果如何,戰爭所在地的人民不會是贏家。我們呼籲將金門定位為“非軍事和平區”,讓金門成為兩岸的和平橋樑,促進兩岸的和平發展,促成金廈互動和金、廈、漳、泉同城化。筆者於1994年擔任公職,成立“金門縣愛護水資源協會”宣導:“⑴金門要有水⑵金門要有好水⑶金門要從大陸接水”三大目標,當時是天方夜譚。2018年金門自大陸引水工程啟用,金門新三通(通水、通電、通橋)向前邁進一大步,金門自大陸引水歷經23個年頭才完成。現在“金廈大橋”存在以往的諸多“國安”顧慮嗎?“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唯有兩岸和平,才是正道。

  一、兩岸融合發展

  2022年1月,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汪洋在對台工作會議上表示: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完善與台企、台灣民眾分享發展機遇和落實同等待遇的政策,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2023年第15屆海峽論壇大會6月17日在廈門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宣佈:福建將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讓台企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他並宣讀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賀信:要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持續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支持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在地理關係上對金馬台澎地區顯然有正面效益。兩岸同胞要堅定支持融合發展、共同繁榮。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同胞親同手足的大道至理,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政策主張。兩岸關係發展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交流合作成果惠及兩岸同胞。陸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衹要是有利於增進同胞親情福祉、深化彼此理解認同的事,大家用心用情用力去做,就一定會做好,彼此互補成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通向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台獨”同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大陸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關係才能回到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台灣陸委會應儘早解除對兩岸交流的政治障礙與限制,全面開放陸生來台就學、儘快恢復開放“小三通”陸客來台觀光,讓大陸民眾體會台灣多元的生活方式,才有助增進彼此瞭解及良性互動,發展台澎金馬地方產業經濟。

  二、金廈漳泉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促成金、廈、漳、泉同城化,兩岸同胞希望和平共榮的聲音是迎向和平最大的力量,希望大家共同支持“非戰和平”的神聖訴求。閩南區域創新協同,長期密切交流,對金門來說是最大的保障,金門鄉親在廈門購買約兩萬多套房地產,金門廈門已經形成一個生活圈。大陸政策對金門釋出善意協助發展,台灣也應善意回應,促成金、廈、漳、泉同城化自由貿易區。當前金門最大的危機不是來自於對岸大陸,而是台灣本島,許多四、五十歲以下的人,對金門還很陌生,是真正的危機。

  三、恢復疫後交流重拾兩岸互信

  全球疫情之災中斷長達3年之久的“兩岸小三通”已於2023年1月7日復航,隨著疫情持續緩和,小三通審核程序自3月1日起亦同步簡化,台灣陸委會不久前與“交通部”、“衛福部”公佈“恢復兩岸空運客運航點之規畫”,宣佈自3月10日起開放大陸10個定期航班航點及13個包機航點的“10+13”方案,並確定於清明節前開放“小三通”客運中轉,兩岸交流似乎正逐步恢復。針對恢復疫後交流,兩岸權責部門確實都曾表達正面看法。推動疫後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是既定政策,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責任,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則稱,兩岸直航航點復航有利於兩岸人員往來、促進交流交往。

  我們認為兩岸交流隨疫情趨緩持續放寬,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但此刻離兩岸真正的恢復交流,卻仍有一段不遠的距離,主要原因則是雙方缺乏互信。難道兩岸當真要持續對抗下去?拒絕對話當真勝過互惠交流?兩岸執政當局缺乏正面溝通協調,要嚴肅而理性地面對兩岸當前局勢作妥善處理。就客觀形勢而言,目前各國新冠疫情已趨向和緩,原本採取高規格防疫政策的兩岸也已陸續鬆綁,防疫作為明顯從嚴控鎖國走向開放,致力回歸正常生活,在兩岸各自開放之下,更沒有再行禁絕彼此往來的理由,這是兩岸恢復疫前正常交流的客觀基礎。然而,如何看待並善用已然緩和的疫情,讓兩岸在後疫情時代逐步邁向正常交流卻是知易行難。關鍵依舊是彼此缺乏互信、心結難解,甚至連海基海協兩會恢復良性對話的主客觀條件都不具備。兩岸當局如果真有恢復疫前交流之意向,自然必須從重新建立互信做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岸當前之僵局與困境,無疑是此前互相攻訐所積纍的結果。要化解互不信任的氛圍,必須先從停止對彼此的惡意攻擊做起,方有可能營造融冰氛圍。進而言之,除了停止互相攻訐,雙方更應主動增進互信,我們以為,在僵持的情況下,與其期待對方釋出善意,不如主動遞出橄欖枝?當前國際上最為引起關注的話題,已逾一年的俄烏戰爭,美國的介入干預,使俄烏人民陷於戰爭的悲慘浩劫。一個穩定的台海局勢既有利於兩岸人民,也有助於區域和平,期待兩岸當局以民為念,在逐步恢復交流的基礎上重建良性對話機制,讓兩岸關係也能善意互動,化干戈為玉帛,逐步恢復交流,重新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

  四、維持制度化交流——推進台海和平發展

  誠然,一次民航機因天候因素直接飛越金門的上空,且明顯沒有惡意,著實可以認定為一起基於民航飛安前提下的偶發事件,之所以會被放大關注,自然也是因為兩岸關係已降至冰點。我們相信,在任何情境下,兩岸都應該維持制度化的協商。協商的目的是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並極大化地避免不理性的衝突、中斷交流與放任“惡意螺旋”無限擴張,絕對不利於兩岸間的和平發展。因此,不論如何,維持台海間制度化的溝通交流仍是當前亟需跨越的門檻。此前,兩岸之間的官方溝通主要透過半官方組織的“兩會”(海基會、海協會)進行協商,在雙方擱置爭議的前提下,也算是確立了制度化的溝通及互動模式,大家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為兩岸同胞奉獻心力。

  總之,兩岸無小事,任何小事都可能發展成大事;為了避免衝突加劇,台海間唯有維持制度化的交流機制,彈性應對、積極作為,才能有效掌握正面良性互動的發展機遇,推進兩岸民生經濟與和平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