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兩岸政治分歧之解在於兩岸合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17:17:59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兩岸政治分歧之解在於兩岸合作》,作者:尹寶虎 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主任。

  兩岸政治分歧共有三項,一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二是台灣的國際空間,三是兩岸的安全關係。由於各種因素制約,兩岸近期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政治分歧顯然難以取得突破。從長遠看則有理由保持審慎樂觀。從中期看,兩岸也未嘗不可能以合作求共贏,取得階段性成果。為此,兩岸有必要採取兼顧名實、統籌考慮、分別輕重、討價還價的辦法開展政治對話和談判。

  一、現階段兩岸政治對話受到若干不利因素制約
  
  第一是美國因素。美國對外政策歷來有兩面性,公開政策和實際做法並不一致。美國公開的台海政策是支持兩岸通過政治對話和平解決分歧。但美國實際上則是把台灣視為美國東亞再平衡策略和全球霸權策略的組成部分,作為遏制中國崛起和維護美國霸權的一顆棋子。特別是2001年至2003年期間,美國小布什政府大幅提升對台軍事合作,實質形成與台灣的准結盟關係,對兩岸合作造成了極大障礙。

  出於台美同盟的利益需要,如果沒有美國點頭,台灣大概不會啟動與大陸政治對話;既便啟動對話,也不會與大陸達成美國不能接受的政治協議。在安全議題上,美國不會樂見兩岸安全合作,台灣大概不會以損害美台同盟為代價來接受大陸的合作要求,既便這種合作符合台灣利益。這也是馬英九拒絕兩岸聯手維護東海、南海權益的主要原因。

  在台灣政治定位和國際空間議題上,美國實際上更加傾向於某種“獨台”政策。美國除了反對台灣搞法理獨立,以避免被迫陷入兩岸武裝衝突,對所有其他 “獨台”主張則給予支持。美國或許在阻止“台獨”上發揮某種正面作用,但對兩岸的和平統一過程的負面作用則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中美關係存在諸多維度,在經貿、反恐、防止核擴散、地區安全等眾多領域都存在共同利益與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