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防空識別區應加強國際公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0 09:03:19


  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日本新華僑報》12月10日載文《中國防空識別區應加強國際公關》,摘要如下:

  11月23日,中國國防部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並於當日10時正式施行。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引發美日韓等國的高度關注。美日軍機分別進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中方表示均進行了識別掌控。12月6日,日本眾院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一份決議,對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提出所謂“抗議”,並要求中方立刻撤銷。韓國也於12月8日宣布擴大防空識別區,表現出與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針鋒相對”的意味。

  毋庸諱言,中國有設立防空識別區的權利。在中國之前,已有22個國家設立了防空識別區,在東北亞地區,日本早在1969年就劃定了防空識別區,韓國則在60多年前就劃定了防空識別區。中國到現在才開始設立,已經比人家晚了。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在戰略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防空識別區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引發了周邊國家的緊張。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圍繞設立防空識別區問題應加強國際公關,爭取更多國家以及這些國家民眾的理解或支持。在12月7日環球時報2014年會上,日本駐華公使掘之內秀久在發言時多次指出,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太突然”。12月8日,韓國宣布擴大防空識別區,方案將經過7天公示後於15日生效,並且韓國國防部已在6日之前通過國防和外交兩種渠道向美、中、日等國做了數次詳細說明。而中國是在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當日10時就正式生效實施了,這對一些國家來說無疑顯得“突然”。

  在中國劃定防空識別區後,應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國際公關、國際游說與國際傳播,爭取周圍國家民眾的理解與支持。當前,圍繞防空識別區,中國只是通過國防和外交兩個渠道對外發出聲音。這兩方面的聲音往往嚴謹有餘,生動不足,缺乏說服力。如日本國會眾議院通過決議敦促中國撤銷東海防空識別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回答記者提問時:“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合理合法,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日方在這一問題上無權說三道四,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日方當前應該做的是停止錯誤做法,停止糾纏和挑釁,為發展中日關係、維護有關空域的秩序和安全做點實實在在的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