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進退維谷的奧巴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5 10:21:35


  中評社香港9月15日電/在“9·11”事件13周年前夕,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講話,宣布將對極端武裝“伊斯蘭國”實施“系統的”空襲,包括對該組織在敘利亞境內的目標採取行動,以求將其削弱並最終摧毀。

  雖然奧巴馬的講話充滿“鏗鏘有力”的詞匯,但細究之下不難看出,其核心只有兩層意思:一是“伊斯蘭國”已經發展壯大到美國無法坐視不理的程度;二是美國不願派遣地面部隊再次直接捲入戰爭。

  很明顯,奧巴馬在美國記者被害事件後,既想顯示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力量和意志,贏取民眾支持,但同時又不願重蹈其前任覆轍而深陷戰爭泥潭。

  美國對於深陷戰爭泥潭的恐懼,源於久拖不決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奧巴馬在2008年競選總統之初就表示要擺脫伊戰這個負擔,2011年底美軍撤出伊拉克後,他更是對伊拉克避之唯恐不及。即使在今年8月8日批准對伊空襲時,奧巴馬也表示“不會重返伊拉克”。這種“逃避”心態也導致了,當前的美國中東政策缺乏積極應對的長期戰略,而是更多地表現為“應激反應”式的臨時措施。

  迄今為止,美國打擊“伊斯蘭國”的主要手段是空襲、武裝當地派別以及試圖聯合反恐盟友,而這些行動既無長遠時間表,又無階段性目標。這些“隔靴搔癢”式的措施顯然難以最終摧毀在某些方面比“基地”更有能力、更具野心的“伊斯蘭國”。

  目前,“伊斯蘭國”的控制區域橫跨敘利亞和伊拉克,約占兩國各三分之一的面積。而這兩個國家正是因為美國的插手才變得動蕩不止、戰火連綿,從而成為了“伊斯蘭國”的發源地和成長沃土。“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就是在美軍入侵伊拉克後投身“基地”組織的伊拉克分支機構,開始其恐怖主義生涯的。隨後,美國又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下台,並暗地向該國反對派提供財政甚至武器援助,使得敘利亞內戰久拖不決,“伊斯蘭國”等一批極端勢力得以在那裡發展壯大。對美國來說,這一切難道不更具諷刺意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