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徐曉迪:遏制台灣民眾身份認知“去中國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7 00:15:18


  中評社三亞4月17日電(記者 楊犇堯)深圳市社會主義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講師徐曉迪在三亞出席由全國台灣研究會舉辦的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時表示,兩岸關係自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進入歷史最好發展時期,但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卻出現“不增反減”的趨勢,因此,需在“新常態”下提出新的頂層設計與解決方案,以利未來兩岸關係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徐曉迪指出,現階段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發展的“新常態”,其核心要義就是“太陽花事件”之後,島內台灣民眾在國家認同方面出現的新開始、新跡象。但是,台灣民眾身份認定不斷“去中國化”,將導致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停滯,甚至倒退;而兩岸政治關係的停滯、倒退,又將導致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缺失”進一步擴大,以及台灣民眾身份認定“去中國化”的進一步強化。這一惡性循環如果持續發展,其結果只能是兩岸和平發展進程的終止,兩岸和平統一前景的消失

  徐曉迪認為,台灣民眾對“一個中國”認知的日益“缺失”有源於政治影響、歷史認知及對兩岸關係認知差異等方面的原因,這一趨勢也已成為台灣島內政局變化的一個重要風向標,其出現與發展不僅對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也將對兩岸最終實現和平統一產生深層次的制約。對此,他提出幾方面的應對和防範措施,以遏制和消除其對兩岸關係的不利影響。

  徐曉迪認為,器物層面的交往與拓展是鞏固台灣民眾中華民族的認同進而擴大到對整個中國的認同的基礎,包括繼續加強一般的經貿往來,兩岸還可以在文化、教育、觀光旅遊等產業擴大彼此的份額,以不斷擴大兩岸彼此互利的基礎;大陸不斷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大力提升自己的國際化水準,讓兩岸間“垂直分工”的合作模式逐步走向“水準分工”的互利合作,以不斷提升兩岸彼此的共同競爭力;繼續推進ECFA協議,避免台灣經濟在東亞經濟整合中被“邊緣化”,以不斷強化兩岸彼此的“互賴”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