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汪毅夫向台灣會館捐寶 中評社見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15 00:06:21


1939年抗戰期間的瓷器,上面有“還我河山”幾個字。(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黃博寧 王永雪)“台灣會館是我家,我把寶貝放在家裡了。”全國台聯會長汪毅夫12日會晤中評社時將自己珍藏多年的文物資料贈與北京市台聯暨台灣會館時如是說道。

  今年是中日《馬關條約》簽訂120週年紀念。全國台聯將與北京台聯推出文物圖片展覽。全國台聯會長汪毅夫以捐贈個人收藏作為系列活動的開端。中評社為此作出了見證。

  汪毅夫籍貫台灣台南,出生於廈門,現任全國台聯會長。他曾任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副所長、福建省副省長等職,集官員、學者於一身,對台灣近現代史尤其了解,喜愛收集相關史政資料。說起要捐獻的寶物,他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汪毅夫說,人們認為在1895年4月《馬關條約》簽訂之後,甲午戰爭就結束了。實際上,台灣人民還與日軍做了半年的殊死決鬥,直到10月23日全台淪陷。大家認為《馬關條約》最主要的內容是“割地”,而實際上是“棄民”。複雜近代史下台灣民眾的心態,大家要有了解和同情,才能更好與台灣人民溝通。不能說收復台灣,只收復土地,要收復的還有人心。

  展示現場,汪毅夫把裝滿“寶物”的舊21寸旅行箱打開,裡面紀念章、地圖、書報、優秀台胞人物資料及其他珍貴文獻,樣樣皆有。汪毅夫說,這些物件他已經收藏了很多年,不過個人收藏意義不大,不如捐出給台灣會館,供展覽之用。

  此次捐贈的文物資料包括台共女俠謝雪紅因228事件逃到新加坡後發表在《南僑日報》上的報刊資料;1926年廈門大學為優秀台胞林惠祥頒發的第一號畢業證書;台灣日治時期著名的社會運動參與者,既是中共、又是中統和軍統的謝南光親手填寫的履歷表;1988年3月全國台聯向人大提出成立國台辦的建議資料文件;《世界日報》登載的《台灣人的悲哀》文章;台灣人民要求恢復國籍的檔案等。

  收藏多年,汪毅夫對捐贈出去的寶物“愛不釋手”,每個物件的前因後果,都能細細道來,令人欽佩。這次捐贈數目不小,他不時說,捐出去了,“今非我有矣”。但稍後他又說,“台灣會館是我家,今天我把寶物放到了家裡。”汪毅夫還鼓勵其他人都把台灣會館當成家,把寶物放到家裡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