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彭立忠解讀中華文化復興與兩岸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7 00:21:43


 
  彭立忠認為,今日資本主義全球化已成風氣,商品經濟與娛樂化風潮沛然莫之能禦,中華文化欲求復興,就得從人性需求與市場化的運作規律中找對話,找對治之道,而不能扳起道貌岸然的面孔,或是單向式由上而下的宣達,方能找到新的、創意的文化復興方向。

  目前台灣社會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頗為分歧,年輕的世代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吸收理解也出現斷裂,有些人對於西洋或東洋的流行風潮毫無招架能力,完全的接納與跟隨。也有年輕人輕視中國傳統的教訓與價值觀,認為不夠新奇,不具吸引力。造成這種現象當然有種種原因,但是並非我們的傳統文化毫無價值,而是我們傳承教育的方式有所偏差需要改進,年輕人不喜歡說教,鶩新奇尚變化,我們就應該研究該如何發揚傳統的新鮮感,也要探究受教者主觀的感受。

  彭立忠強調,一個偉大的民族必然重視自身文化的整理與傳承,政府對於文化復興不能無所作為,但是政治的力量卻不能不有所節制,為政者愈多一分謙遜,被治者將愈多一分懷德;因為“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為了避免用政治力提倡文化復興的導向產生華而不實的偏差,各級政府只需做到讓人民安居樂業,養生送死無有遺憾;各級領導人物尊重社會上有德行、有專業、有品味的作為表現,社會上自然會產生潛移默化的風氣轉變。

  (中評社報道組成員:王永雪 林艷 王秀中 徐夢溪 趙宇鵬 杜川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