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施炎平:從五緣文化看兩岸共同體的價值認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0 00:30:02


 
  施炎平表示,五緣文化研究“是以華族社會結構與人際網絡為主要對象,並把自己定位於文化學的制度層面。”並強調:“制度行為文化同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是彼此相連不能截然分開的。”主張基於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的互動關係,著重在制度行為層面探討和考察華族社會的人際結構網絡,斷定“人的社會性和民族性是五緣文化的基礎,”並據此確認五緣文化學說的內容重點和精神特質。

  五緣文化學說的創建和闡述,意味著原本作為中華歷史上一種自在的、客觀的文化現象轉化為自為的、自覺的、經理性建構的文化體系。它不是歷史上存在過的五緣文化現象的一般描述和呈現,而是有了系統梳理和總結的學理性體系,轉化、提升為的一種民族文化的自覺。五緣文化學說的形成和建構,就是在特定的意義上,實現我們對中華文化精神價值的理解和自覺。

  施炎平說,五緣文化恰恰突出了人文、人事的內涵,重點在人際緣分的基礎上確定人文、人事問題的制度安排和網絡建構,同時,根據中國人歷來有崇“五”的思維方式和路徑依賴,講這種緣分關係歸結為五種類型、五個方面,即用“五緣”概括。如此,五緣猶如五條聯結的紐帶,五座溝通的橋梁,寬廣、牢固、穩當,則兩岸交流與和平發展,可有價值認同的持續,延伸並落實於網絡聯結的緊密。

  五緣文化講的五緣,概括為以親緣、地緣、神緣、業緣、物緣五種“緣份”作為聯繫環節和溝通紐帶;同時,制約和影響了人們處理人際關係的五種行為方式,即識緣、惜緣、隨緣、接緣、續緣。這對於我們正確對待和合理調節兩岸共同體的內部關係,促進兩岸共同體網絡結構的建設和完善,有借鑒價值和積極意義。

  施炎平表示,就“文化緣份”的意義而言,親緣是指以血緣親情為基礎、為紐帶的人際聯繫和結構網絡,是華族社會以血緣親情為紐帶的緣份系統,包栝屬親(血緣親屬)、族親、宗親、姻親、假親(領養、過繼)關係等。血緣親情關係是中國人的人際關係中最普遍、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