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2015年,世界進入“中國世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3 00:10:18


  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新華網1月1日電,1941年,美國《時代》周刊聯合創辦人亨利·盧斯發表了著名的《美國世紀》:“美國的經驗是未來的關鍵,它將成為國際社會的領袖。”
 
  74年後,美國《名利場》雜誌發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施蒂格利茨撰寫的《中國世紀》:“中國經濟以拔得頭籌之勢進入2015年,並很可能長時間執此牛耳,即使不能永久保持。中國已回到它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所占據的位置。”
 
  世界,真的要進入“中國世紀”?
 
  依據什麼說是“中國世紀”?
 
  施蒂格利茨的“中國世紀說”,主要依據是經濟學家們推算中國經濟規模已在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4年10月份發布報告稱,按照購買力平價,當年中國經濟規模將達17.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7.4萬億美元。此前,世界銀行也發布了類似結論的報告。
 
  所謂購買力平價(PPP),是不同國家商品和服務的貨幣價格比率,指在基準國的一單位貨幣所能購買的對比國的等量貨物和服務所需要的本幣數量。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同樣一個漢堡包,在美國賣4美元,在中國賣16元人民幣,那按“購買力平價法”,人民幣和美元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4:1。而按市場匯率,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約為6:1。
 
  很多專家認為,“購買力平價法”並不科學,忽略了資本流動、貿易成本和非貿易壁壘、勞動力流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表示:“到目前為止,包括聯合國統計委員會組織的PPP研究仍被公認為屬於研究、探索性質。所以用這種方法來衡量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總量只具有參考價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