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得昌。(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5月13日電(記者 黃文杰)華航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鏈,配合疫情指揮中心執行“清零專案2.0”,安排機師與機組員14天居家檢疫,重創運輸量能。私立開南大學空運管理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劉得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華航現在最多只能提供2成運輸能量,全球最在意的台灣晶片,運送可能延宕,嚴重的話,可能波及全球供應鏈市場,這會比台灣缺水、缺電更棘手。
劉得昌,新竹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博士。學術專長:航空貨運、運輸安全、統計分析、數學最佳化。
因應華航諾富特染疫事件,“清零計劃2.0”啟動,華航將空勤組員分組,陸續安排進入14天居家檢疫,透過分組調派人力,儘量維持客貨營運,華航表示並非全面停飛,初步估算約影響1成多的貨運運能。但是外界認為官方說法太樂觀,華航運力短期內恐怕僅剩1成,貨運最嚴重,不僅工業廠商的機台、晶片運送都會延宕,連網購商品也會無法如期到貨。
劉得昌表示,台灣進出口貨運,大約1%仰賴空運,其餘靠海運,貨物空運都是高單價貨品,好比全球最缺的晶片,或是精密機械零組件,即便只有1%,但是佔整個進出口貿易額超過40%,台灣整個進出口空運部分,華航比重達達6成到7成,全球疫情爆發後,更仰賴華航貨運。
劉得昌認為,華航清零2.0專案,並非機組員14天居家檢疫結束,整個專案就結束,這還分“安全組”、“風險組”,即使安全組執行飛行任務,回來還是要居檢,前後時間可能拖更長,現在華航一定很頭痛,有貨機但是沒有足夠機師飛,保守估計提供能量,跟以前相比剩下約兩成,也就是平常可以提供100架次,現在只能提供20架次。
他分析,一旦貨機運能縮減剩兩成,會出現怎樣狀況?進出口貿易都靠空運來執行,“搶艙”避免不了,誰出價就給誰,去年疫情高峰,每個月不斷漲,“一天三次報價”不誇張,直到去年底聖誕節結束,價格才稍微回穩,現在短期需求更高,又沒有辦法滿足供給量,可以預期貨運價格會創新高。
未來空運是否以晶片為優先任務?“這很難講”,劉得昌說,就看華航怎樣做生意,當“華航清零2.0”公布,直覺華航不光機師調度頭痛,廠商也跳腳,擔心無法如期到貨。
為何其他航空公司不能接手?
劉得昌解釋,其他航空公司可能比華航更慘,這波疫情造成全球多家大型航空公司,不是裁員,就是破產倒閉,很多外籍航空公司即使其他家代理,也都不飛台灣航線,包括長榮等航空公司即便想改艙,由客機改貨機也要考慮自家營運規劃,飛機一改少說花費半年以上,改艙一旦完成,若疫情落幕,也不可能立刻改回來。
他說,華航大約1200位機師,並非所有機師可以執行貨機飛航任務,機師分正駕駛與副駕駛,副駕駛也不能單獨執行任務,也要看機隊,好比飛777,跟飛747是需要轉換訓練,還要衡量不同的機隊與機型,要“換飛”需要“換訓”,並不是1200多名機師都可以駕駛貨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