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國家能源局:科學安排儲能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3-04-24 19:44:11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4月24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就《關於加強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科學安排儲能建設,按需建設儲能。

  根據《征求意見稿》,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我國的電力系統仍將維持以交流電為基礎的技術形態,交流電力系統穩定問題將長期存在。

  隨著我國能源電力綠色低碳轉型的深入推進,新能源發電裝機大幅增長,電力電子設備高比例接入,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混聯運行,電力系統生產結構、運行機理、功能形態等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低慣量、低阻尼、弱電壓支撑等問題凸顯,電力供需失衡引發頻率、電壓等穩定問題的風險增加,故障形態及連鎖反應路徑更加複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做好穩定工作事關全局、意義重大。

  《征求意見稿》提出,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夯實穩定物理基礎、強化穩定管理體系、加強科技創新支撑。其中,夯實穩定物理基礎包括科學構建源網荷儲結構與布局,保證電源結構合理和電網強度,建設充足的靈活調節能力和穩定控制資源,確保必要的慣量、短路容量、有功和無功支撑,滿足電力系統電力電量平衡和安全穩定運行的需求。

  在發揮新型儲能的作用方面,《征求意見稿》重點提出要科學安排儲能建設,按需建設儲能。

  具體而言,要根據電力系統需求,統籌各類調節資源建設,因地制宜推動各類型、多元化儲能科學配置,形成多時間尺度、多應用場景的電力調節能力,更好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靈活運行,改善新能源出力特性和負荷特性,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外送。

  有序建設抽水蓄能。有序推進具備條件的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探索常規水電改抽水蓄能和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技術應用,新建抽水蓄能機組應具備調相功能。<nextpage>

  積極推進新型儲能建設。充分發揮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氫儲能、熱(冷)儲能等各類新型儲能的優勢,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提升電力系統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統綜合效率。

  在標准制定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要構建穩定技術標准體系。完善新能源并網技術標准,提高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頻率電壓耐受能力和支撑調節能力;建立新型儲能、虛擬電廠、分布式智能電網等新型并網主體的涉網技術標准;完善新型電力系統供需平衡、安全穩定分析與控制保護標准體系;開展黑啓動及系統恢複、網絡安全等電力安全標准研制;引領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穩定相關國際標准制修訂。

  此次《征求意見稿》的重要內容還包括提出了儲能重大電工裝備研制方向。包括研發大容量斷路器、大功率高性能電力電子器件、新能源主動支撑、大容量柔性直流輸電等提升電力系統穩定水平的電工裝備。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向高安全、高效率、主動支撑方向發展。提高電力工控芯片、基礎軟件、關鍵材料和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水平,強化電力產業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提出深挖電力負荷側靈活性。整合負荷側需求響應資源。將微電網、分布式智能電網、虛擬電廠、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用戶側源網荷儲一體化聚合等納入需求側響應範圍,推動可中斷負荷、可控負荷參與穩定控制。完善負荷控制手段。

  建立完善市場化激勵機制,明確各參與主體的市場地位,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負荷控制建設和運營,創新負荷控制技術和方式;加快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建設,強化負荷分級分類管理和保障,實現負荷精准控制和用戶精細化用能管理。

  根據國家能源局今年2月發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平均儲能時長約2.1小時,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nextpage>

  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4.5%、壓縮空氣儲能2.0%、液流電池儲能1.6%、鉛酸(炭)電池儲能1.7%、其他技術路綫0.2%。此外,飛輪、重力、鈉離子等多種儲能技術也已進入工程化示範階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