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深度專訪:親歷者徐江論中韓文化共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9 00:18:04


 
  最早記載端午作為民間節日的是南朝梁代的《荊楚歲時記》。此書已經記載端午有紀念屈原或者伍子胥,龍舟競渡,艾草辟邪等習俗,以後逐漸形成在端午節時,在門上掛艾葉和菖蒲,飲用雄黃酒辟邪;包粽子,劃龍舟競賽,紀念屈原的習俗。

  韓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的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地區特有的一種祭祀活動,主要內容是在端午日祭祀大關嶺山神,並舉行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農樂表演等。

  就祭典活動來說,中國端午祭的主要載體是水,而韓國的主要載體是山,後者的儀式又有北方民族薩滿教的宗教色彩。韓國在接受並使用中國曆法後,在端午這個曆法上有特殊意味的日子,歷史地形成本地民俗和宗教活動的傳統是十分正常的,其祭典內涵與中國端午節習俗並沒有關係。韓國申報江陵端午祭,也沒有爭奪端午節發明權的意圖。從這些方面來講,這沒有影響到中國的端午節。

  關於印刷術。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無疑是中國人最早發明的,中國是雕版印刷的發明者,中國是泥活字和木活字的發明者。韓國申遺的是金屬活字印刷術,從史書記載和現存實物來看,確實是韓國首先發明並使用了金屬活字印刷術。

  為什麼民眾會對以上內容產生誤會,甚至導致網民民族主義高漲?這主要是由於民眾對信息不完全了解,也欠缺相關知識的積累。作為歷史文化工作者,我們應該加強引導,多做一些關於傳統文化的普及性工作,不要替錯誤和誤會推波助瀾。在對待傳統文化方面,妄自菲薄固然不對,唯我獨尊也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中評社問:作為中韓文化交流的親歷者,您認為兩國文化交流成效如何?未來兩國應從哪些方面著力,以繼續推動文化交流?

  徐江:20多年來中韓文化交流發展很快,在不能算長的24年時間裡,雙方民眾對對方的社會生活文化傳統的了解程度從陌生到熟悉,從隔膜到親鄰,成效應該說是很顯著的吧。

  我在韓國工作生活了好幾年,我親身感受到了上述的這個顯著進步,總體感覺是,韓國人對中國的迅速發展的感受是越來越真切,韓國民眾對中國人的感情是越來越友好,同時,中國到韓國的旅遊者、商貿活動、留學生也越來越多。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到韓國任教,遇到一個中國人不算很容易,現在,在韓國都市的繁華去處逛街,在韓國大學的校園裡隨意漫步,耳邊不斷會飄過來親切的漢語鄉音,那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兩國關係不會總是順風順水,滿帆前進,波折起伏是難免的,中韓兩國作為鄰邦是不會改變的,和平和友好還是歷史發展的主旋律。

    徐江簡介:1982年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文學學士。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畢業,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曾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國立全南大學任客席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