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專家深論AI未來與紅線:相信合作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20-06-18 00:17:11


 
  張亞勤指出,過去一年,很多新技術走向市場,包括仿真、多方計算等。在過去幾年中,我們看到各國政府對人工智能都提起重視,中國也建立了數據安全方面的立法。對於開發人工智能技術,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同時也要保持理性,看清顯示。我們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在疾病發現和藥品開發方面的作用。我們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加糟糕的疫情,這對技術和全球應對系統都面臨巨大的挑戰,所以,這次疫情既是危機也是挑戰。

  耶魯大學生物倫理學跨學科中心科技與倫理學科主任溫德爾·瓦拉赫表示,我們無法阻止網絡戰和自主武器的發展,這可能會破壞國與國之間表面上的合作。人類和技術的未來難以預測,所以我們必須時刻保持靈活和警惕。

  溫德爾·瓦拉赫指出,中國亟需在人工智能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沒有參與制定國際上就人工智能的多邊的原則清單,但中國自己提出了一些清單。國際合作需要各方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和犧牲。西方許多人工智清單中都提到人權,但疫情也讓各國重新討論權力與和諧社會凝聚力中的問題。價值觀之間總是會有矛盾,當安全與和諧與權力對立時,國家和個人都會被迫做出選擇,也要超越公民人權等的簡單化的討論。在這些新興領域開展國際合作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未來生命研究所主席邁克斯·泰格馬克談及人工智能與和平的關係時表示,人工智能為全球帶來挑戰,中國在應對挑戰中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因為中國在技術方面已經較為領先,也是因為中國文化有“深思熟慮”的傳統,這和西方的文化有所不同。

  邁克斯·泰格馬克表示,我們應該劃清紅線,什麼是能接受的,什麼是不能接受的。不能利用人工智能做出對人類有害的事情,這不是零和博弈。發展人工智能最根本的推動力應該是,我們要有共同的和積極的願景,來為人類謀福利,這讓人們想到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後疫情時代,世界的互聯程度越來越高,我們需要全球合作才能走向成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