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http://www.CRNTT.com   2017-11-27 11:54:30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我們對於自身思想文化、價值體系的深切認同和肯定。在當今世界文明的交流碰撞中,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層次豐富,內涵寬廣,既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活水源泉。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建設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段論述指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當代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既是中國在當下進行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增強自身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的重要前提。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對於傳統的繼承,而這並非簡單的複古或延續,需要伴隨新理論的建設,在創新和創造中賦予傳統資源以新的時代內涵。中華民族向來善於在創造中發展,宋明理學的產生就是宋代學者對經典體系進行的一次重整。中國當下的文化復興,也需要不斷探索文化傳統的當代表達形式,以指導當下的生活、解決切實的問題。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首先應抓住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結構性、主幹性因素,注重恢復傳統價值的豐富性、全面性和系統性,以便更好地把握住適宜應用於當下的傳統資源。例如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它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運行規律,總結相應時令、氣候、物候而形成的一整套知識體系。我們在認識二十四節氣時,應關注其所蘊含的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把握其思想精髓和核心價值,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其對於中國人生活實踐的指導意義。其次,應探索傳統資源的當代表達方式,傳統知識體系及其表達方式適宜於過去的生活狀態,這往往使得它不能被簡單移植到現代生活當中,而需要找准其與時代需求的銜接點和契合點。再次,對傳統資源的汲取和借鑒應建立在立足當下的問題意識之上,這要求我們對於時代需求有充分的把握,對於當下的文化現象有準確、清晰的判斷,帶著明確的問題汲取傳統的智慧和營養。例如作為六經之一的《禮經》,它的價值理念始終指導著傳統中國的社會生活,但是其中具體的儀節卻與時俱進,不斷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通,所謂“禮時為大”。傳統資源的當代轉化,也需要在傳承中展開適宜當代語境的創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