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辛翠玲:2016台灣大選逆轉式選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0 00:31:32


 

  第二,民意與民調因素。

  辛翠玲指出,英國大選經驗中,民意的屬性分辨是另一個推論翻轉式選舉可能的重點。多數民意與表態民意之間的落差是英國政情結果與預期不合的主因。

  如果從近年來的民意數據觀察,則執政黨支持度遽降,反對黨支持度攀升,反對黨候選人似乎眾望所歸。若由2014 年11 月底的地方選舉,國民黨兵敗如山倒,民進黨與親綠無黨籍候選人大獲全勝的結果看來,似乎並無出現民調與選情民意不相符的情形。

  兩個可能需考量的問題是,首先,地方選舉與“總統”大選仍有不同。無論議題訴求、涉及之政策層面、國際因素等,使兩種選舉本質略有異。時間因素亦是另一原因。時隔一年三個月的中央與地方選舉,島內外大環境與議題主軸也都各有推移。故若以2014 地方選舉的結果推論,大選時的台灣多數民意亦被清楚反應於民調中,稍嫌武斷。其次,台灣媒體、網路空間極為開放;任何人皆可無限制在網路上發言,而媒體又偏好於網路上捕捉強勢的高分貝言論,再行轉載,不斷複製。這種媒體與網路不斷相互複製、再生訊息的現象成為媒體產業運作的標準模式。強勢高分貝意見得到的版面空間越大,言論市場越有強者越強的現象。依此,傳媒上被凸顯的強勢民意究竟與多數民意有多少差距,或是否即等同多數民意?其實相當難判斷。

  由此可知在強勢表態民意主導議題的情形下,選擇拒絕接受民調的民眾人數也在攀升。越來越多民調執行調查過程中,發現被掛斷電話拒答的情形越來越常出現。台灣的表態民意與多數民意之間是否可以劃上等號——這個問題是觀察台灣政治與社會變化不能忽略的,但是眼前並無足夠資訊可供進一步判斷,或許尚須幾次選舉,方能得到更精確的觀察。故,由此,英國大選逆轉的民調因素,在台灣是否會再現,則未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