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日韓釋放彌合分歧深化合作的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23-07-09 09:01:14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觀察近年的中日韓關係,可以發現一個值得深思的乖離現象。從貿易合作角度看,2021年中日貿易額超過37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21年,中韓雙邊貿易額突破3600億美元,是1992年建交當年的72倍。2022年中韓貿易額超越中日貿易額,韓國躋身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在中日歷史恩怨尚未修復的背景下,圍繞所謂中國抓扣日本間諜、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日本出台對華半導體設備管控、日本渲染介入台海的調門加大等事件,中日的現實矛盾似乎不斷加碼。中韓關係也因近來韓方領導人發表關於台灣地區的不當言論等事件,發生了外交上的不愉快,民間的友好認知也不斷下滑。這一系列動向似乎都不難讓我們總結出一句話:中日韓經貿相互依賴不斷加深,但心理距離漸行漸遠。

  但是最近圍繞中日、中韓及中日韓關係的一些新動向,有理由讓我們相信,中日韓是搬不走的鄰居,彌合分歧、化解恩怨、破解矛盾、深化合作並非無路可走。

  一是國務院總理李強7月5日會見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河野洋平時呼籲中日雙方維護好中日關係發展根基,客觀理性看待對方發展,將“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落到實處。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是日本七大對華友好團體之一,此次率代表團訪華釋放了“中日還要把日子過下去,過好去”的積極信號。二是日本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隨同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訪華,還向李強總理提出了恢復與中國的直飛航班的願望,這表達了沖繩作為日本構築反擊能力最前沿的地方城市反戰、追求和平、擴大地域外交、促進歷史友好、擴大合作的心聲。地方民意與合作或將成為阻止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的重要支撐。三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本月在青島參加22023年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時發出了“中日韓合作要重整行裝再出發”的明確信號。

  幾乎同期,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鬆會見了到訪的日中友好會館的理事長小川正史一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部長助理農融與韓國外交部次官補崔泳杉會談。中方致力於管控中日、中韓分歧,保持對話機制的姿態,日韓發出一定程度的相向而行的信號等,都引發外界對中日韓關係冰釋前嫌的諸多期待。

  中日與中韓關係出現的一些不和諧,以及中日韓關係總體走勢的下降,讓一些熱衷於遏華思維的國家暗自竊喜,但引發了中日韓經濟界和企業界的擔憂,也引發了致力於推動三國友好交流與合作的民間人士的警覺。從大局出發克服阻力,挽救中日韓關係的呼聲日益加大。鞏固上述積極動向,使中日韓合作形成求同存異、抓大放小的局面,可著眼於以下幾個維度。首先,中日韓貿易額有繼續突破的空間和潛力。據報導,2022年中韓、中日貿易額分別為3623億美元和3574億美元,韓日為中國的第四和第五大貿易夥伴。隨著新冠疫情防控正常化,中國推進高水平開放,近年日韓在華企業維持明顯高於在歐盟、東盟和北美地區的收益率,看淡中國市場潛力的明顯占少數,預計中日韓之間貿易額還會進一步增長,貿易和投資的高質量高水平潛力還將進一步凸顯。

  其次,中日韓將繼續收穫堅持多邊主義的互惠紅利。疫情陰霾下中日韓尚且於2020年簽署並先後批准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協定於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據測算,RCEP能給中日韓帶去拉升GDP0.5%~2.8%不等的經濟波及效果,中日韓也因原產地累積規則、自然人移動、服務貿易等優惠實現了互補、互利和互惠,驗證了多邊主義既利己又利他的開放共贏性,預示著中日韓合作帶動RCEP等多邊合作行穩致遠的上行通道已經打開。

  最後,中日韓民生和福祉收益遠大於博弈的收穫。中日建交迄今走過的50年風風雨雨,中韓建交以來邁過而立之年的經驗,中日韓合作的風雨兼程,都告訴我們中日、中韓、中日韓的取長補短合作,最大的受益者是三國的民眾,最大的公約數是推進各自的福祉提升。中日韓合作惠及民生、促進福祉的根本屬性驗證了一個至簡真理:錨定民生和福祉的中日韓合作遠大於所謂遏華博弈的收穫,何況博弈還附帶深不可測的代價。

  韓國前總統盧泰愚之子盧載憲曾在《環球時報》發表《努力增強中日韓民眾的相互認知與友好》一文,他說道,“這事(中日韓三國以亞洲價值構建共同體)現在看像天方夜譚,有朝一日會實現”,寥寥數字揭示了只要有堅定的信心和足夠的韌勁,中日韓合作迎來“奪得千峰翠色來”的新境界依然值得期待。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笪志剛(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