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專家談智庫建設:不能忽視“專業倫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07 00:31:20


“2016中國智庫創新峰會”昨日在京舉行。(中評社 臧涵攝)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記者 臧涵 秦正陽)由中國最大的社會智庫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聯合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等主辦的“2016中國智庫創新峰會”昨日在京舉行。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圍繞“智庫研究、理論建設與創新”的主題進行了經驗介紹與交流,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副主任李剛認為,智庫治理機制討論忽視了“專業倫理”。當下智庫治理機制討論和頂層設計時,強調治理機構和治理手段,強調流程管理、質量管理和量化管理。智庫的治理結構有強烈的科層制(官僚制)特征。管理手段屬於客觀和外在的“控制性”工作。管理思維具有強烈的科學管理色彩。這種治理機制和管理手段對於主要“專家”組成的智庫而言,效用有限。

  “對知識型員工和專家組成的智庫而言,‘專業倫理’是具有獨特的治理途徑。” 李剛說,“專業倫理”就是知識分子的“工匠精神”。堅守專業倫理的專家是智庫共同體的主體。具有高度專業自覺的專家才有可能提供專業的資政啟民的成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李國強表示,理論創新對智庫建設很重要。“對於智庫管理我們不能單學科地進行管理,而是要多學科的管理。因此,了解智庫發展的基本規律非常重要。”

  另外,李國強從決策者角度,對於推動智庫建設的創新提出了建議。他說,目前對於決策者來說,中央已經對於智庫建設指出了方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各界怎麼用好智庫的方向,還需要創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