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德昇:兩岸文教交流勿被“寧左勿右”干擾
http://www.CRNTT.com   2017-12-01 00:31:08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 束沐)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上分析了三十年來兩岸民間經濟與社會交流成效與問題。他認為,中共“十九大”後兩岸形勢與格局會有進一步變化,經濟現實主義將更具主導性。他呼籲,兩岸文教交流不能被“寧左勿右”的干擾,未來兩岸民間優質層次交流要“逆勢”增長,並可透過民間具活力之平台和組織拉動兩岸認同與融合。

  談及兩岸民間交流的機遇與績效,陳德昇表示,儘管自1987年以來三十年兩岸經濟社會之交流成效斐然,但不可否認的仍存在不少缺失有待改善。他舉例說,台方在開放大陸投資台灣政策仍嫌保守,以致成效不彰。對陸生採取“三不六限”政策亦非友善。此外,兩岸交流過程中出現之交通事故、政治磨擦與外交衝突,皆引發兩岸矛盾、衝突與敵意。尤其是統“獨”意識型態的對立亦成為兩岸交流重大隱憂。

  大陸與台政商高層交往 易被扭曲和醜化

  談及兩岸交流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陳德昇認為主要有三點:

  第一,台灣社會基礎結構弱化與矛盾深化。他指出,傳統上,大陸方面在策略面關照之涉台工作對象,往往較偏重政治高層人物、政黨領袖和大型台資企業負責人,但是對於弱勢族群、中小企業與年輕世代的關照相對有限。在台灣民主政治選舉是一人一票運作下,多數決取勝,易導致政黨輪替結局。

  他認為,一方面,大陸方面偏好政治高層與台商領袖的交往和互惠,則有可能造成社會階級矛盾的深化,尤其是在野黨善於利用其中弊端與不透明性,展開宣傳攻勢醜化執政黨。另一方面,長期深耕大陸台商,多已和台灣社會和利益網絡斷裂,也未形成強固的社會支持和公益形象角色,從而使得台灣弱勢族群和年輕世代在經濟和社會剝奪感日益深化過程中,難以形成國民黨支持與兩岸政策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