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保證在軌衛星持續先進性?林寶軍答問
http://www.CRNTT.com   2020-08-04 00:09:24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記者 張爽)北斗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林寶軍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為了保證在軌運行衛星的持續先進性,技術團隊不拘泥於當下能夠實現的指標,而是通過系統的持續創新把長板和短板結合,持續地改進硬件系統的先進性,通過在軌賦能來解決衛星發射上天後產品性能的持續改善。

  中國日報記者:北斗系統衛星需要長期在軌運行。請問,有哪些具體措施能夠保證在軌運行衛星的持續先進性?謝謝。

  林寶軍: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通常一個重大攻關需要花十年時間,我們的衛星是10-12年壽命,壽命末期已經是20年前的技術了,大家想想20年前的技術很難說它是先進的。所以說如何保證長壽命、高可靠特別是不可修復的衛星的持續先進性,確實是難題,也是工程初期困擾我們很長時間的一個命題。通常設計一個系統,都是按照短板理論來做,一個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短板決定了盛水的量,短板理論最經濟。通俗地來說,只要滿足系統的需求和指標就行了,不用過多考慮餘量,包括指標的餘量、能力的餘量,這對於長壽命、高可靠的衛星來講並不是很合適。我們的做法是,不拘泥於當下能夠實現的指標,而是通過系統的持續創新把長板和短板結合,持續地改進硬件系統的先進性,通過在軌賦能來解決衛星發射上天後產品性能的持續改善。

  在工程設計之初,我們打破以往新技術不超過30%的慣例,在配置上盡量進行前瞻性的規劃,盡量採用一系列的創新技術。我們的新技術甚至超過70%,像當今新技術不斷湧現、系統更新周期很快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更有利於提高系統的性能。在研製中,通過靠譜的“創新技術+成熟的工藝+充分的地面驗證”,實現產品的快速定型。特別是每組衛星投產前,我們最後再進行一次狀態確認,保證上天產品能成功。舉個例子,工程初期為解決地面覆蓋問題,我們提出了“相控陣”這種星間鏈路方案,這是國際上從來沒有過的技術,我們用這種思路很好解決了問題。這項技術成為我們很重要的創新,把整個衛星連成很大的網,國內測站可以實現全部衛星的測控,實現了一星通、星星通。衛星發射上天以後硬件沒有辦法更改了,通過在軌賦能技術解決後面問題。就好像手機一樣,手機可以通過軟件升級來更新系統,我們可以下載一個新的APP,增加新的能力,我們這種能力在衛星上叫做“軟件重構和在軌賦能”,當衛星有了這種能力之後,衛星在發射上天後就可以完成性能、能力的持續改進。

  總得來說,在工程前期我們進行很好的前瞻性規劃,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我們對系統很好的把握住創新和繼承性的關係,使得北斗三號系統提前半年完成了工程建設,同時也達到了我們建設世界一流北斗的工程總目標。使北斗真正變成了“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謝謝大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