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1945年1025日本就是在這裡投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25 13:31:50


台灣省政府10月25日上午在中山堂舉行慶祝台灣光復70週年活動。從台北公會堂到中山堂,外觀保持得相當完整。(中評社 張嘉文攝)
 
  本建築僅次於當時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而排名第四的都會公會堂。由台灣總督府技師井手薰、八阪志賀助、神穀犀次郎等共同設計監造,是一座面寬60公尺半, 進深113公尺,樓高23.77公尺的建築,樓分四樓,最大跨距25公尺,建築面積4091平方公尺, 由東側集會堂與西側餐廳兩部分組成。

  集會堂內分上下兩層,下層可容1301席觀眾,上層755席,合計2056席。餐廳高三層,由大餐廳、普通餐廳、娛樂室、理髮廳、貴賓室、廚房構成。正面的大樓梯,掛著<水牛群像>,室內面積1402平方公尺,可容坐席1100人或立位2000人 ,由16根柱環圍成廊道空間。

  1938年,台灣新生報前身–台灣日日新報社,為紀念創立40周年,將其建在公會堂屋頂上的四吋折射式赤道儀望遠鏡及圓頂觀測台,捐獻給台北市役所。

  1945年,台灣光復時,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接受日本軍師令安藤利吉的投降, 二樓大餐廳被選為“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的地點,因此定名為“光復廳”, 公會堂為巿政府接收,更名為台北市中山堂,此即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前身。

  爾後此地曾經歷多種行政機關進駐辦公,並成為民眾集會的場所及國民大會辦公室。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