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兩會溝通機制停擺 國台辦:責任完全在台灣
http://www.CRNTT.com   2016-06-29 10:39:26


國台辦新聞發言人安峰山。(中評社 臧涵攝)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 臧涵)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已於6月25日證實“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已經停擺”,在今天舉行的國台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安峰山進一步對此作出解釋。安峰山表示,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成果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國台辦同陸委會、海協會同海基會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取得的,大陸方面在此基礎上推動兩岸交往的態度始終如一。台灣新執政當局迄今未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其核心意涵,責任完全在台灣一方。

  以下為問答實錄:

  新華社記者:我們注意到,發言人日前在6月25日的應詢答問中表示,“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已經停擺”,請發言人說明一下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麼?謝謝。

  安峰山:“兩岸聯繫溝通機制”,是指國台辦與台灣方面陸委會建立的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建立的協商談判機制。

  眾所周知,2008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國台辦與陸委會的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談判機制,都是建立在雙方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之上的。

  在此,我願意向大家介紹一些具體情況。2008年5月26日,海基會向海協會發來電函,表明“期望貴我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早恢復制度化協商”,在接到來函後,5月29日,海協會複函海基會,表明“我會同意貴會來函意見,盡速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會聯繫往來與協商談判”。雙方的往來函件,白紙黑字,歷歷在目。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6月12日,雙方恢復了中斷將近十年的兩會商談,才有了兩會8年來的11次商談和23項協議。

  2014年2月,國台辦與陸委會負責人在南京會面,決定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建立兩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張志軍主任在會面時特別強調,“九二共識”是兩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這個機制不可能建立;即使建立了,如果基礎被破壞,這個機制也會塌下來。陸委會2月11日發表的新聞稿也明確表示,“陸委會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制度化協商及互動往來關鍵核心”。此後,兩部門負責人多次會面互訪,雙方都強調“九二共識”是繼續推進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

  這些事實足以說明,“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也是兩岸制度化聯繫機制得以建立的基礎和前提。我要強調的是,大陸方面在此基礎上推進兩岸制度化交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立場一直沒有改變,態度始終如一。改變這一局面的是台灣方面。台灣新執政當局迄今未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其核心意涵,動搖了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導致了國台辦與陸委會的聯繫溝通機制、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協商談判機制的停擺,責任完全在台灣一方。人們不禁要問:台灣方面為什麼要改變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其目的何在?

  (後方支援記者:杜博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