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學子論壇:兩岸高等教育面臨相同挑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3 00:46:44


論壇現場。
  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記者 張爽整理報道)第三屆兩岸學子論壇兩岸分論壇近日在廈門大學舉辦,來自暨南國際大學、復旦大學、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廈門大學的二十餘名學子就“兩岸高等教育評估”、“台灣國民基本教育”、“梅貽琦對兩岸清華的影響”等議題展開討論。

  廈門大學的易夢春、趙柳比較了兩岸高等教育評估機制及並分析了發展趨勢。他們認為,兩岸高等教育的發展正面臨著相同的挑戰和機遇,如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的瓶頸問題,高等教育生源問題,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教育信息技術的快速革新,兩岸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頻繁等。

  他們認為,在這些挑戰和機遇下,兩岸的高等教育評估將由注重評估的管理性價值轉向注重教育性價值,將更加注重高校自我評估能力,形成內外評估合理,民間專業評估機構將快速發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評估,高等教育評估趨向多元化,評估標準將與國際接軌。“未來兩岸高校在校際評估活動的交流合作方面將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兩岸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將迎來良好的合作契機。”

  暨南國際大學的施令慈同學介紹了台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演進與發展情況。他介紹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台灣於2014年起施行的一項教育政策,將由施行前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但後三年採取非強迫性入學、免學費、公私立並行及免試為主。施令慈認為,十二年國教推動經歷20餘年,經手多任教育部長,雖然延長國教年限上為共通目標,但其實各時期提出的版本在政策面上具有相當差異性。

  施令慈指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存在諸多爭議:倉促的規劃及短暫的訂定時間、免學費政策可能導致政府財務重負無法負擔、沒有充分規劃前提下,偏遠地區及城市直接各自切割,對資源分配產生聚集現象、超額比序及國中教育會考設計不當、比對制度過度複雜、民調顯示家長認為十二年國教降低了孩子競爭力,是失敗的教育改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