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政大教授劉梅君:台青博士到大陸教書是好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0 00:45:13


劉梅君。( 中評社 吳政峯攝 )
  中評社台北5月20日電(記者 吳政峯)2006年起大陸全面承認台灣的大學學歷,越來越多台青博士畢業生到大陸高校任教。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接受中評社訪問說,台灣優秀青年到大陸大學院校教課,可以緩和蔡政府上台後的兩岸緊張關係,而對於增進兩岸民眾的彼此了解與交流,也很有幫助。

  劉梅君,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專長包括,勞動社會學、男女工作平等、女性研究、高齡社會學。目前擔任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

  劉梅君說,台灣少子化,學生人數減少問題造成許多大學院校面臨關門或裁減教師人力困境。很多高教老師在外頭流浪,找不到工作。高等教育的培養不容易,政府應是重用自己培育的人才。

  劉梅君解釋,在台灣,大學院校學生與老師的比例 ( 生師比 ) ,是處於很糟糕的狀況。民國80年代,生師比約20比1,平均每20個學生,擁有1位老師。到了目前的20多年後,生師比是33比1。“現在的生師比惡劣到這個地步,平均每33個學生,擁有1位老師。”

  劉梅君說,近年“教育部”不斷讓大學院校的系所數膨脹、廣設系所、增加班級數;儘管如此,大學院校老師人數部分,卻沒有隨之增加。“過去20多年,我們的生師比,一直在惡化!這個狀況也讓教育品質變得很糟糕,學生也同樣受到影響。”

  劉梅君說,生師比的惡化,老師在大班教學,工作量大,另方面,很多台灣優秀博士生從研究所畢業,或留學海外畢業返台的優秀博士生也無法覓得教職。“等於是新老師也進不來校園!”

  劉梅君說,台灣面臨少子化衝擊,加上,“教育部”與各大學院校並沒有維持合理比例的生師比,釋出應有的就業機會,讓優秀博士畢業生進入校園任教,結果造成流浪教師現象,博士畢業生難覓教職。

  劉梅君說,流浪教師難覓教職問題嚴重,影響所及很多台灣青年也選擇不就讀博士班。此外,博士畢業生難覓工作之下,越來越多人西進大陸的各大專院校擔任教職。

  被問到,台灣人才外流,蔡政府推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的立法,能否亡羊補牢?

  劉梅君抨擊,台灣勞動條件那麼差,請問有多少優秀外國人願意來台工作?“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只是假動作。“更何況在台灣這塊土地出生長大的高等教育人才,都不一定留在台灣了,大家紛紛到大陸、新加坡、美國等地工作與定居。”

  劉梅君強調,很多在台灣出生長大,到國外攻讀博士學位,返台找不到合適工作的台青,選擇到大陸的大學院校擔任教職。到大陸教書也是好事情,能夠把台青擅長的創意等經驗與軟實力,帶到大陸與當地同學交流。
 
  對於蔡政府推動8年8800億元“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其中多達4000多億元是投入軌道建設,沒有投入預算把優秀高教人才留在台灣就業。

  劉梅君憂心忡忡說,看到前瞻計劃,很擔心台灣競爭力會沉淪、再沉淪。“我們台灣未來,還有10幾年的時間可以沉淪嗎?可以期待嗎?”“面對惡劣的台灣高教人才就業環境,我如果再年輕個幾年,一定會跑掉!前往大陸或美國大學院校擔任教職。”

  520是蔡英文就職“總統”屆滿周年,劉梅君感概,有誰想來低薪島台灣就業?蔡英文執政下應努力偕同產業界,營造良好就業環境,不要再出現“台灣低薪島”汙名,也讓高教人才覺得留在台灣工作是有希望。如果沒有良善就業環境,人才紛紛離家出走,未來台灣很可能變成人才空殼島,失去國際競爭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