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熱點追蹤:中國的世界觀及對外政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9 00:19:09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編者按:中國在國際上的行為不僅表現出新興力量所具有的普遍特征,而且蘊藏著獨特的世界觀。有學者建議,通過中國的世界觀尋找中國的行為根源;嘆惜日本的軍事能力與政治能力不相稱,支持日本增強武裝力量的觀點並不鮮見,不過與之對應的政策建議及實施策略則值得關注;在打擊“伊斯蘭國”的問題上,有學者建議美國在短期內採取強硬措施,否則其“長期戰略”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有學者認為美國對作為革命政權的“伊斯蘭國”的直接打擊可能促使其變得更為強大,更好的辦法是利用當地勢力進行遏制。印日關係升溫的戰略影響將逐步顯現,其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乃至更大範圍議題的影響有待繼續觀察;全球與地區秩序在壓力下變革,不確定性看似“有增無減”,一個穩定的世界秩序仍待上下求索。 

  2016年第2期總第17期(上) 

  東亞研究 

  澳大利亞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中國的世界觀及對外政策2015.11.26

  中國在對外事務尤其是南海問題上表現出的堅決態度引起了外界對中國真實意圖的強烈關注,也使美國及其盟友在如何回應這一態度的問題上產生了熱烈討論。在一些人看來,中國的行為僅僅是所有新興力量都具有的特征。但是,要更好地理解中國行為的根源,則需要明晰中國的世界觀。第一,中國有著“百年的屈辱史”;第二,中國的許多文化特征一直沒有改變;第三,中國將歷史與命運等而視之。雖然上述幾點並非塑造中國對外政策的全部因素,但將這幾點因素加入考量範圍,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的政策目標,也有助於構建有效的對華政策。(李振宇 摘譯)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東亞沒有軍備競賽2015.11.17

  加州大學教授康燦雄(David C. Kang)在布魯金斯學會講座時指出,儘管東亞的權力轉移引起了許多學者的焦慮,但從冷戰之後25年以來的數據上看,東亞各國的軍備開支占其經濟總量比例均未見提高。中國崛起並未在安全上刺激地區其他國家,更沒有促使其結成制衡中國的同盟,這一點在美國的盟友國和非盟友國之間並無差異。與蘇聯不同,中國的崛起帶來的不是經濟秩序或政治秩序上的挑戰,而只是威脅到了“美國第一”的世界地位。在國家利益問題上,包括韓國在內的東亞國家與美國的觀點未必盡相一致。中國的經濟體量決定了東亞無法多極化,而只能是以中國為首的單極,或以中美兩國為核心的兩極。因此,不應當把上一世紀的歐洲經驗簡單地套用到東亞的當前局勢上。(孫文竹 摘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