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關注:職場初體驗 台青談北漂實習生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6 00:27:15


台大學生蔡念庭在銀行實習(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 束沐)每年暑期都是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的“旺季”。在近年來大陸對台交流重視“三中一青”的背景下,尤其是隨著今年“體驗式交流”概念的提出,除了傳統的交流團、參訪團外,創業體驗營、創客競賽等主打“雙創”的兩岸交流項目也日益增多。其中,參加“玉山實習計劃”的數十名來自島內各大頂尖高校的台灣年輕人,此刻正在北京進行著一場“大陸職場初體驗”。他們對北京的哪些所見所聞印象深刻?他們對“北漂”的實習生活感受如何?他們又對兩岸的職場氛圍的異同有何感受?近日,在暑期實習計劃啟動不久後,中評社記者走訪了正在北京數家企事業單位實習的幾位台大學子的駐地,傾聽他們對於北京實習生活的看法以及對“體驗式交流”的心得。

  人山人海+新舊交錯 台青北京印象多元

  “第一天上班,我搭地鐵剛好遇到了尖峰時刻,很像台北跨年時候的人潮,一次只能上去一、兩個人,大概等了10班車才能擠上去”,說起來北京後最深刻的印象,來自台大經濟系三年級的陳愷君告訴記者。陳愷君此次的實習單位是一家大型國有銀行總部,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企業實習,職場初體驗的地點又在大陸,所以對她而言,這個暑假意義非凡。她說,剛來北京時確實有被地鐵內滾滾的人流量驚到。不過,隨著逐漸“摸清”交通高峰,她通過提早出門避開了最擁擠的時段。“和台北相比,在生活習慣上,北京其實沒有差很多,就是人超級多”,她感慨道。

  同樣來自台大經濟系、同在銀行實習的大三學生蔡念庭,在提及自己對北京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時,笑著告訴記者:“我發現這邊有的廁所的門,下沿很高,你都可以看到別人的腳,上沿又很低,裡面人的頭也會露出來,而且很多大媽上廁所時不關門”。“小廁所”折射“大素養”,蔡念庭的觀察也能代表不少來大陸的台灣青年的想法,不過,她也比較了她之前在上海的所見,認為現在至少在北京,大陸民眾插隊的情形越來越少,大家變得越來越守秩序。另一個讓她印象深刻的就是北京的街頭小吃,“地鐵站外都有賣‘台灣手抓餅’的小販,但台灣都把它叫做‘天津葱抓餅’”,說到這裡,其他在座的台灣年輕人都會心地發出了的笑聲。

  飲食總能成為年輕人聊天對話的“最大公約數”。“我覺得這裡食物的品質真是參差不齊,同一種炸醬面,有幾家有名的店賣的確實好吃,但一些不知名店賣的味道就很一般”,來自台大國企系的黃彥斌接下了話茬,“但我不敢買路邊攤,平時都買一些吃過的品種,新的不太敢嘗試,害怕拉肚子”。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感受到大陸人聊天的內容很廣,“比如說,大陸有自己拍的戲劇,還有韓劇和美劇,跟他們聊天會發現他們看的東西都比我們多”,黃彥斌說。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貧富差距”,來自台大系的黃薇坦率地分享了她的觀察。黃薇一年前曾來北京大學進行暑期課程的短期研修,她告訴記者,去年的這個時候,她在三裡屯附近的某家豪華酒店門外,看到一對乞討的母子,“他們每天都坐在那裡,全身很黑,感覺很久沒有洗澡”。而當她在一年後的今天經過那裡的時候,發現他們竟然還在那裡乞討,“她的兒子看起來還長大了”。這一細致的觀察打開了她的話匣子,“我昨天去銀行開戶的時候,遇到一個重聽的婆婆想要領錢,可是行員一直用麥克風說‘你裡面只剩一毛一了’,她一直說自己要去王府井照相館取照片,需要取錢”,黃薇擔心老太太身上沒錢,便趕緊上前問,不過老太太說她在其它戶頭有錢,因而婉拒了她的幫助。“我聽說,北京有很多騙子……但我覺得,並不像大家說的有那麼多騙錢的人”,黃薇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