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錦麟:年輕人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骨幹力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2 00:46:22


楊錦麟在兩岸學子論壇上發表演講。
  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記者 張爽 秦正陽整理報道)資深媒體人、錦綉麒麟傳媒董事長楊錦麟日前在廈門大學出席第三屆“兩岸學子論壇”時表示,在兩岸漫長的百年變遷中,年輕人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年輕人是推動和參與兩岸關係進程、中國近現代史、歷史發展主旋律的骨幹力量,年輕人是歷史發展的主體。

  “台灣移民社會的變遷史、整個台灣的近現代史、兩岸關係歷史的互動也是以年輕人為主的人口互動。在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前,從福建、廣東到台灣拓荒的都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後,移民到台灣的都是年輕人,不會超過四十歲。屯田墾荒、建設經營都是以年輕人為主的。台灣建省,從高雄、台南到基隆的駐防,也是以年輕人為主。”楊錦麟說。

  楊錦麟指出,霧社起義等也都是以年輕人為主的。抗日戰爭之前,大批台灣青年回到祖國大陸,參與抵禦外族侵略的戰爭。1949年,中國出現了近現代史上的人口大遷徙,三百多萬軍民轉入台灣,多數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楊錦麟說,台灣各界人士往往會用“亞細亞孤兒”來表達他們的心境,這是台灣一百多年“孤懸海外”的孤兒心態的反映。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分離長達百餘年。“日本統治台灣長達五十年,1949年至今,兩岸實際的分離也已經將近70年了。”

  楊錦麟回顧道,甲午戰爭後,清軍戰敗,台灣被割讓給日本,台灣的知識階層努力反抗日本在文化上的奴化運動。“早期林獻堂成立台灣文化協會,組織台灣同胞開展反抗日本同化、弘揚中華文化的啟蒙運動。在辛亥革命之後,台灣的中南部興起了漢學,實際上就是傳統的私塾,教授國文、教學生用閩南語念文言文、唐詩、宋詞,與日本人的‘同化’進行正面交鋒,湧現出了大批的文化精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