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現場:兩岸港澳學者論台灣隱憂
http://www.CRNTT.com   2017-12-05 00:15:31


台灣非凡音廣播公司執行長朱淑華。(中評社 蘭忠偉攝)
 
  關於解決台灣問題,澳門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楊明勳發表了見解。他說,解決台灣問題是來自於國家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之綜合考量,普遍國際法權威學者認為100年。若從台灣地區自日本國移轉於“國民政府”時點,應自1945年起算百年,若從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內戰全面潰敗,則自1949年起算百年,無論如何,皆與兩個一百年的建國百年相近。倘若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條件,則2049則是台灣與祖國大陸統一的最後期限。

  楊明勳指出,中國國民黨長期在台灣地區執政,以“中華民國”愛國教育對台灣人民進行洗腦灌輸,並長期進行政治鬥爭,通常被美化為對台灣獨立運動的整肅與鎮壓。然而,蔡英文當局汲取陳水扁執政之經驗,明白在選舉過程中或許可操作民粹語言,取得執政權力後勢必面對島內外的壓力,《反分裂國家法》更明確列出“法理台獨”的紅線,縱然綠營全面執政,同時贏得領導人和議會過半的席次,也不敢輕易挑釁祖國底線。楊明勳認為,兩岸關係有其複雜性,加上當今島內社會因經濟停滯而焦躁不安,社會矛盾日益分化,挑起兩岸政治激情的行為人已不局限於傳統的政治菁英。

  福建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曲鴻亮表示,絲綢之路在歷史上曾經是貫通歐亞非大陸的經濟發展大動脈,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演進。“一帶一路”是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國家對外開放合作重大倡議。顯然,這是一個有賴於廣泛國際協商與合作的宏大構想和國際共同事業,涵蓋地緣政治、經濟、技術、文化等眾多因素,涉及眾多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需要相關各國的理解、接受和參與。

  曲鴻亮指出,通過各種形式的對話與交流,了解有關各國在理念、設想或需求等方面的相通之處,釐清彼此在認識上的差異及其成因,進而探索減少分歧、擴大共識的有效途徑,是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之必須。“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為構築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的新型國際關係,為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國方案。

  他認為,“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的、包容的體系,G20機制、金磚機制都應該包含其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曲鴻亮表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於民心相通。故此,“一帶一路”是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之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