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鏡頭:國殤墓園 滇西抗戰可歌可泣
http://www.CRNTT.com   2018-06-26 00:23:26


忠烈祠後為相對高度31米的圓錐形小田坡,自下而上小牌林立,碑下均葬有陣亡官兵骨灰罐。(中評社 蘭忠偉攝)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記者 蘭忠偉)國殤墓園位於騰沖城西南一公里的叠水河畔小團坡下,是騰沖光復後,在雲貴監察使李根源先生的倡導下,由政府撥款和騰中人士捐資捐地,為了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在騰沖戰役中陣亡的將士而修建的墓園,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陵園。

  李根源先生借楚辭“國殤”之篇名,題為國殤墓園。國殤墓園,始建於1944年冬,落成於1945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8周年紀念日。

  國殤墓園占地88畝,主體建築大門、忠烈祠、烈士墓、紀念塔建南北中軸線上,台階遞進式,其地形如一口巨鐘,取“警鐘長鳴”之意。內有蔣中正題李根源書寫的“碧血千秋”石刻、莊嚴肅穆的忠烈祠。忠烈祠為重檐歇山式建築,上檐下懸蔣中正題“河岳英靈”匾;祠堂正門上懸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手書的“忠烈祠”匾,祠內外立柱懸掛何應欽及遠征軍二十集團軍將領的題聯;走廊兩側有蔣中正簽署的保護國殤墓園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布告”,二十集團軍總司令何揆彰的“騰沖會戰概要”、“忠烈祠碑”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書》和張問德的《答田島書》等碑記。

  祠內正面為孫中山像及遺囑,兩側牆體嵌陣亡將士題名碑石,共9618人。忠烈祠側面特修築一座刻有19名盟軍姓名的陣亡將士墓碑。忠烈祠後為相對高度31米的圓錐形小田坡,自下而上小牌林立,碑下均葬有陣亡官兵骨灰罐,左邊安葬的是二十集團軍五十三軍陣亡將士,右邊安葬的是二十集團軍五十四軍陣亡將士。

  山頂有著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如一柄利劍刺向天空,塔基上“民族英雄”4個字分外醒目。此外,國殤墓園裡有一處特殊的冢,位於整個國殤墓園地勢最低的地方。圓形墓穴前,長方形石碑上,有李根源書寫的“倭冢”二字。據了解,當年李根源先生組織騰沖人民,將在光復戰役中被殲滅的日本指揮官少將藏重康美以及其下屬日軍指揮官遺骸,扳成反綁呈跪姿,面朝滿山的中國軍人墓竪埋。他們長年行跪拜禮,是臣服,是候審,也是謝罪。
  
  國殤墓園種有鬆、柏、竹、木,林下綠草成茵,環境清幽,莊嚴肅穆,是雲南僅有國內少見的大型抗日戰爭紀念陵園,在海內外廣有影響,視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有基地,同時又是“滇西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所在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