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拓語中評:全球治理離不開國家治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8 00:16:22


 
  但就國際關係,特別是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中的定位而言,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迅速崛起給國際社會帶來的衝擊力,主要是中國的超大經濟規模與經濟總量給國際社會帶來的衝擊。這一點不論發達國家還是周邊國家都能感受到。在這種新形勢下,如果我們仍僅僅強調自己是發展中國家,簡單地講只在國際社會中負擔和發展中國家能力相適應的責任,國際社會就不認可了。不僅發達國家不認可,許多發展中國家也不認可,所以我主張中國在國際層面應該敢於講自己是新興大國。

  當然這是從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衝擊力來講,但我們還不是全方位大國,其發展還具有不確定性。作為新興大國相應地就要在國際社會中承擔更多責任,提供更多公共物品,發揮更大的作用。可以說,加大提供國際公共物品的力度,正是中國調整和強化國際責任意識,進一步提升中國影響力的切入點。

  中評社記者:從奧運會到APEC再到G20,您認為中國的軟實力建設有怎樣的進步?

  蔡拓:中國在重視軟實力方面已經有所覺醒與改進,軟實力對於中國的發展來說是很關鍵的問題,因為硬實力的增長並不自然帶來國際社會的信任,我們在國際社會的吸引力和號召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軟實力。

  中國現在著力提升自身軟實力建設,但言行還存在某種程度的脫節。中國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價值,這很好。“人類命運共同體”意味著人們對共同體內含的成員間的共同理解、共同命運、共同身份、權利與責任的向往與挖掘,意味著對民族國家這一主導人類的政治組織形式(或最高層次共同體)的反思,意味著要超越國家共同體,走向世界共同體、人類共同體的新的努力。這無疑是最理性的呼喚,最有歷史眼光的戰略選擇,有助於扼制民粹主義與民族主義,弱化國家主義回潮的負面影響。

  但在面對現實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又容易回到現實主義的思維與立場,所以很難令人信服。比如在南海問題上我們到底是先宣示主權還是按照當年鄧小平所講的先擱置爭議,先講如何共同管理國際航道,維護公共安全、海洋安全,站在國際社會的道德制高點上,這是應該反思的。畢竟南海就在我們家門前,在南海管理方面我們可以發揮主導作用。這類問題,一方面涉及處理國際事務的技巧,另一方面更多涉及觀念,而它們實際上都是軟實力的體現。軟實力決定這我們在全球治理的理念與機制上能夠做出多大貢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