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長樂委員:提高國民素質 無愧大國形象
http://www.CRNTT.com   2017-03-10 16:08:46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中評社 徐夢溪攝)
 
  強化社會道德約束力還需恩威並重,“威駭”作用也不能忽視。以前,控煙有三難:勸阻難、執法難、罰款難。《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後,餐廳、影院、酒店裡宣傳警示和舉報電話隨處可見,違反者個人將被處以高額罰款。這樣的警示牌令人印象深刻,使勸阻者有了底氣,舉報者有了目標,執法者有了依據,使首善之區的文明形象得以彰顯。

  其次,文明法規要成為社會文明的引領者。俗話說,狠制度是被壞行為逼出來的。用法規治理文明痼疾的狠勁兒,可以有效地引領文明的進步。比如國家旅遊局制定的旅遊“黑名單”制度實施後,為旅遊的不文明行為畫出一條紅線,約束作用明顯強化。去年的一項專業調查指出,我國公民海外旅遊的不文明行為正在大幅減少。酒駕是文明痼疾,治理多年,效果不彰。自2011年“醉駕入刑”正式實施後,雖然只增加了“入刑”二字,但效果立竿見影,酒駕醉駕得到有效遏制,公民自覺遵守法律、抵制酒駕醉駕的文明意識得到較大提升。

  第三,文明立法還需要深達骨髓的細致、嚴謹和滲透。文明是由細節構成的。人們很難想到,在德國,釣魚也有詳細的法律規定,釣魚者需要考取釣魚證並攜帶在身,每次垂釣只能用一根魚竿,還要攜帶一把尺子,釣到的魚如果小於一定尺寸必須放生。

  還有餐桌浪費問題,也許人們覺得自己掏錢買的食物,自己有權隨意處置,但在德國這是違法行為,有錢也不能任性。曾有中國遊客在德國餐廳用餐,因剩餘過多,被舉報並遭受罰款。理由是: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有數據表明,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人一年的口糧。建議我們的文明法規進一步深入拓展,覆蓋到餐桌浪費、垃圾分類這些難以管理的領域

  公民文明素質的提高是一項浩大的心靈工程,更是一項浩大的法治工程,我們不妨在道德引導的同時盡力做到依法治人,使公民由對文明法條的被迫遵從逐漸轉化到將其內化為道德準則,從而無愧於我們的大國形象。

  (報道組:徐夢溪 林艶 郭至君 束沐 後援記者:秦正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