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市場監管工作如何完成?張茅:兩隨機一公開
http://www.CRNTT.com   2017-03-10 16:41:55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中評社 束沐攝)
 
  張茅:在監管當中還有一個聯合懲戒,各個相關部門共同利用企業信用信息系統,把一些違反信用、沒有如實年報情況的納入了經營異常名錄。去年有460萬個企業納入了這個名錄。它在各個方面,比如銀行貸款、項目投標等方面對企業進行了約束,很多企業後來糾正了自己的行為,然後主動移出,比如年報不實就改進年報,比如有一些違規地方就及時改正。另外,加強重點領域的市場監管。我在部長通道也講到公用事業,水電氣熱,也包括通信,對壟斷領域查處案件1200多件。

  張茅:在“服”的方面,我們重點扶持小微企業,歸納小微企業的名錄和扶持政策,支持小微企業扶持政策的落實。 

  由於去年一年工作效果比較明顯,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增加1651萬戶,增加11%。一天新增市場主體4.5萬戶,企業550萬戶,增長24%,一天增加企業1.5萬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都講到了。其中還有一個數字,中國每千人企業的戶數,在改革以前,2013年是11戶,到去年是19戶。當然國際上現在發達國家是40-50戶。我們有一些城市,包括深圳、廣州、上海也達到了40-50戶這樣的標準。從結構上看,90%以上是民辦企業、私營企業,80%是第三產業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科技、教育、軟件、互聯網這些創新企業。由於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大量產生,促進了就業。我們抽樣調查,每個企業能帶動就業7-8人,每個個體工商戶帶動2.9人,新增就業2300萬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就業不減反增,使我們穩增長特別是穩就業得到實現。另外企業的活躍度,所謂活躍度就是企業有招工、生產經營、購置設備的行為,通過大數據的監控,企業活躍度保持70%左右。

  張茅:最近在人代會上,有一位重慶代表團的代表給我們提了一個問題,像企業活躍度這樣的數據能不能公開。我們說完全可以公開。因為這些數據都是在我們每次向記者談到或者工商總局新聞發布會上都要進行發布的。同時,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有生有死,特別是去產能、“僵屍企業”,去年全國退出的企業一共是138萬戶,每天有1.5萬家企業誕生,有3700家退出。我認為這是一個市場經濟正常的情況,在商事制度改革以前,一天產生的企業是6900家,退出的企業是2000家左右。現在新成立的企業翻了一番,退出的企業也基本上這樣的數字。基本上看,企業活動和數據還是相一致的。

  張茅:市場競爭的環境也不斷改善,總體社會評價還是向好。今年從大數據分析,正面評價增長4%,特別是國家企業信用信息一張網,公用企業對於限制競爭的查處,“雙隨機、一公開”這些方面,包括企業的誠信氛圍也在加強。從網絡的大數據分析,這些方面還是向好的趨勢。

  張茅:一年來存在的問題,一是協調推進得還不夠,便利化的程度還有待於提高。企業拿到營業執照,前置審批還有34項,後置審批按大類算,將近300項,所以有一些企業拿到照就可以經營了,有一些企業需要拿證,或者拿證很費勁,拿不到證也經營了,這種企業也有,這樣監管就容易出現“真空”。世界銀行對營商環境有一個評估體系,分九項指標,第一項就是企業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的便利化。商事制度改革三年,每年提高6位,提高了18位,我國的營商環境有所改善,但是,我們仍然在世界189個經濟體當中處在中游位置。我們自己感覺營商環境改善了不少,但是在對比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的改進餘地。另外,市場監管還不到位。改革的成敗我曾經反覆強調過,是否成功主要看監管。如果樹立起好的信用體系,我們改革就取得成功,否則就是失敗。現在“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這個原則還沒有完全落實。

  張茅:二是小微企業的環境仍然需要改善。因為小微企業生存在起步的時候,企業的經營、用工、融資等這些問題,都是今年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謝謝。

  (報道組:束沐 徐夢溪 郭至君 林艶 支援記者:張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