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鏡頭:同文同種同根生的閩台緣 
http://www.CRNTT.com   2018-06-06 00:22:36


兩岸同根同族,閩越族先民渡過海峽,成為台灣少數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評社 秦正陽攝)
  中評社泉州6月5日電(記者 秦正陽)由北京市台聯組織的兩岸暨香港媒體赴蘇浙閩調研團於6月5日來到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這是反映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台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座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區西北側,北倚國家級風景區清源山,南接風景秀麗的西湖之畔。

  閩台緣博物館基本陳列《閩台緣》全年對公眾開放免費參觀,展示閩台之間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歷史事實。閩台緣博物館先後被中宣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台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基本陳列《閩台緣》主題展共分為七部分主題介紹。第一部分遠古家園,主要介紹福建與台灣,一水相連。地質資料顯示,兩地幾經滄海桑田後形成台灣海峽。在遠古時期,台灣與大陸之間原有陸橋相連,物種相傳、人類互移。兩地的考古發現比對表明,兩地早期人類具有原始文化的相似性,他們共同開辟了遠古的家園。

  第二部分血脈相親。展現閩台同根同宗,一脈相承。自周秦開始,閩越族先民渡過台灣海峽,成為台灣少數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宋元以後,閩、粵先民往返台灣漸多,至明末清初,大陸移民開發台灣活動進入高潮。遷台先民與故鄉保持密切聯繫,合修族譜,共建宗祠,沿用家鄉地名於開發新家園,以昭示子孫勿忘故土。

  第三部分隸屬與共,闡明台灣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歷代中央政府一直對台灣行使管轄,尤其自宋元以來,中央政府逐步重視經營管理台澎地區,建立各種行政、軍事機構,加強台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繫。台灣在歷史上長期隸屬福建管轄。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清政府決定台灣建省,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台灣正式與福建分省治理,閩台兩省之間仍保持著特殊的密切關係。閩台唇齒相依,兩地軍民共禦外侮,從15世紀開始,與外來侵略者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共同家園。

  第四部分開發同功。敘述明清時期,數以百萬計的福建移民,為生存為發展,背井離鄉,他們征服瘴癘橫溢、野獸出沒的茫茫荒野,篳路藍縷,竭力於農墾;他們來往於風雲莫測的海峽,嘔心瀝血,命系於商漁。一輩又一輩,年複一年,用心血和汗水,把祖國寶島建設成富庶之區。閩台農業、手工業交流的發展和商貿往來的頻繁,促進了海峽兩岸的進步和繁榮。

  第五部分文脈相承。展現福建移民在開發建設台灣的同時,開啟在台灣的文教活動,也帶去了家鄉的文化模式。清政府統一台灣後,建立與大陸一體化的文化教育體系。今天台灣的民間習俗、方言曲藝、傳統工藝等,仍然保留著濃鬱的閩南和客家傳統特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部分諸神同祀。呈現台灣的寺廟絕大多數由福建祖地分爐。故鄉的神祇在先民心中,是往返波濤汹湧海峽的護佑、胼手胝足開發寶島的支持、在新家園戰勝艱難凶險的慰藉。他們帶去家鄉奉祀的神明,伴隨他們在台灣發展的足跡,遍布於每一處山川、河穀。至今猶兩地共祀,香火鼎盛。

  第七部分風俗相通。早期的台灣是移民社會,福建先民在與家鄉水土近似的聚落保持原來的生活方式,沿襲家鄉的風俗。歲時節慶、生命禮俗、衣食住行都與福建故土相同。儘管歲月流轉,時代變遷,如同與生俱來的血緣一樣,閩台民情風俗仍然相通。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媒體行”調研活動由北京市台聯主辦,為展示大陸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在8天時間內組織來自兩岸的15名記者前往昆山、杭州、福州、廈門等地展開調研。參加此次調研活動的媒體包括: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海峽之聲、中國網、華夏經緯網、中國台灣網、香港中評社、台灣導報與台灣旺報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