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生陳信語中評:青年交流要影響關鍵少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6 00:20:26


台灣交通大學學生陳信(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記者 束沐)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暑期兩岸交流活動的“旺季”,各類論壇、營隊、交流團眼花繚亂,尤其是近來大陸主推“創業”與“體驗式交流”,兩岸青年交流的形式更加多元、參與規模也越來越廣。前來北京大學修習暑期課程的台灣學生陳信,便是其中的一員。作為一位熱衷參與兩岸青年交流的台灣年輕人,陳信向中評社記者講述了他參與兩岸交流的故事,分享了他對兩岸青年交流的看法。

  一局“狼人遊戲” 延續兩岸青年友誼

  陳信來自台灣交通大學,曾擔任交大學生會長。今年暑假,除了在北京大學暑期課程之外,他還赴天津進行了城市規劃調研、旁聽了兩岸大學生創客營課程。兩年來,陳信已經參加了六個大型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他告訴記者,他所參與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兩岸交流活動,是去年寒假接待北大學生社團的訪台行程。“我之前雖然會跟校內的交換學生接觸,但這些交流都比較零星,並不深入”,他回憶,2015年寒假,北大、清華、北師大的大陸頂尖名校學子赴台交流,給了他很大的感觸。“雙方聊得非常深入,與他們交流能夠了解到大陸優秀青年的想法,這跟在平常在網上和大陸網民交流的感受完全不一樣”他說,無論在台灣還是在大陸,那些不常參與兩岸交流的同學,只能通過媒體和網絡了解對岸,雖然很快速的、便捷了解對岸,但這些了解往往都是不全面的,而面對面交流正可以突破隔閡。

  “記得當時我跟他們玩‘狼人’遊戲玩得很開心,之後都保持著聯絡,所以這次我來北京後,大家又約在一起玩‘狼人’遊戲”,陳信笑著告訴記者。

  在大陸鄉村看到拖拉機 讓他十分震撼

  另一個讓陳信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春天在南京大學參加的“種子工作坊”活動。他認為,“種子工作坊”的內容和形式值得其它兩岸交流活動學習:“首先,這個活動能讓兩岸青年人比較深入交換意見”。他指出,一般的交流團被台灣年輕人戲稱為“統戰團”,“花很多錢請大家看好山好水,以為這樣就能促進認同,其實這類活動雖然交朋友有餘,但深入了解不足”。他向記者回憶,“種子工作坊”曾帶他去真實體驗大陸鄉村,讓他感覺到即便在發達大城市的市郊,還是能看到比較原始、落後的一面,“我看到了小時候才能看到的拖拉機,這讓我很震撼”。此外,陳信還表示,該活動的選題也很符合時事,參與者對角色扮演的反應都很不錯。

  而在台灣舉辦的兩岸交流活動中,陳信印象較深的是“艾森豪台灣營”,“主要是請到的講者比較牛,大多是從政府退休的官員,活動時間也比較久,期間台灣各地都跑過了”,他向記者介紹,這個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大陸同學,他們都幾乎都來自北大、南大、清華、武大、浙大等重點學校,面試甄選過程比較嚴格。

  現在,陳信還是大陸知名的社交知識平台“知乎網”中兩岸交流版塊的活躍分子。“我們之間會聊一些輕鬆的生活議題,有時也會討論討論文化,總之包羅萬象,不像嚴肅的論壇只討論兩岸關係,當然,當兩岸發生重要的事件時,大家都會熱烈討論”,他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