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智庫報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人才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8-12-15 00:18:40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面臨的挑戰,報告指出,目前大灣區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較低,據統計,受高等教育人才占常住人口的比例香港是26.18%,深圳是25.19%,而東莞只有15.74%。其次,大灣區當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較低,具體體現為大灣區創新人才對產業發展貢獻支持相對不足以及技術的輸出與吸納能力均存在明顯不足。此外,報告表明,粵港澳三地合作不夠緊密,抑制了人才流動的積極性。問題包括,一、稅制衝突明顯,影響灣區人才集聚。因為與港澳稅制相比,內地仍屬於高稅區,這會影響港澳人才北上內地進行創新活動。二、出入境欠便利,影響灣區人才流動。三、公共服務銜接尚未建立,影響人才安居樂業。比如,灣區內地與港澳醫療保障體系和醫藥准入標準不同,難以長期留住人才。在社會保險方面,三地居民在就業過程中未能享受同等待遇,造成人才在灣區內相互流動不暢。第四、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不緊密,特別是珠三角地區企業的聯繫並不夠緊密,產學研協同創新有待加強。最後,報告還總結,新一、二線城市“搶人大戰”,給灣區人才引育留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先進省市超越歷史力度的引才新政以及各地自由貿易港規劃陸續推出,都削弱了灣區人才競爭優勢。

  報告將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四大著名灣區進行了對比。粵港澳大灣區港口集群優勢領先,國際化綜合樞紐地位明顯,但人才聚集力相對較弱,創新平台載體數量較少,大灣區人才國際化程度偏低,國際競爭力不強,科技創新投入強度和產出不高,產業結構亟待升級。

  報告借鑒國際著名灣區發展經驗,提出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建設的四個著力點:第一,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締造創新“源頭活水”、設立服務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機構等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激發人才活力;第二,通過更新移民法吸引高科技人才、國際化教育“收割”留學生、依托國際項目合作實現人才共享、實施海外“就地取才”人才引進機制、國際獵頭充當引才“急先鋒”等方式面向全球適時開放性的人才政策;第三,通過依托世界級大學集群培養創新人才、校企合作培養產學研專業人才、高校合作辦學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等方式加強校企聯合培育急需緊缺人才;第四,通過構建完善的“孵化器區域”、風險投資扮演“創新催化劑”、形成鼓勵冒險的創新文化氛圍等方式營造鼓勵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最後,報告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基於對大灣區人才發展的分析,提出人才機制創新、人才載體升級、人才引進開放、人才培育合作等幾大路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